1.以不可撼动的学术基础和直指本心的奇崛语言,深入浅出地呈现普通人愿意看、看得懂的书法世界;
2.如果你想入门书法,想聆听前辈书家的习字心得,想了解书史长河中的流派演变和熠熠群星,甚至是想选择适合自己的笔墨纸砚,本书都能提供给你想要的答案。
3.装帧简洁素雅,精装裸脊包布,30余幅精选碑帖拓片贯穿其中。黑白二色的往复出现,呼应了书法世界的大道至简,封面、书脊、内文首尾用微距视角呈现寇克让先生的草书作品,读者可细观笔锋流转,感受万千气象。
书法没有秘密,以凝练真诚的文字,系统讲述了书法世界中少人提及,但却可以为多数读书人看清楚、听明白的人和事。文风奇崛,读之荡气回肠,令人大呼过瘾。
全书共分八章,开篇为书法正名,名正则言顺,让人立刻了解所谈究竟为何物;其后是习字通规、临摹方法、碑帖流派,以及笔墨纸砚的选择要旨,分享作为书法家由临摹走向自由书写的心得与经验,和欲善其事的器用准备;最后,以书法史家的视角钩沉书史演变,新版着重探索唐以前(寇克让先生称之为书法古典期)的故人故事,特别是关于“草书之神”张旭的定位石破天惊,堪为寇先生近年研习书法与研读文献的心血结晶。
这是寇克让先生关于书法战略的一次文字努力,也是一次由习字心法向人生思考升华的尝试,为读者提供一席丰沛灿烂的精神盛宴。
1.以不可撼动的学术基础和直指本心的奇崛语言,深入浅出地呈现普通人愿意看、看得懂的书法世界;
2.如果你想入门书法,想聆听前辈书家的习字心得,想了解书史长河中的流派演变和熠熠群星,甚至是想选择适合自己的笔墨纸砚,本书都能提供给你想要的答案。
3.装帧简洁素雅,精装裸脊包布,30余幅精选碑帖拓片贯穿其中。黑白二色的往复出现,呼应了书法世界的大道至简,封面、书脊、内文首尾用微距视角呈现寇克让先生的草书作品,读者可细观笔锋流转,感受万千气象。
《书法没有秘密》(2012)出版五年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蒙读者及多方好友鼓励,得以再出新版。我希望,新版还是读者喜欢的那个《书法没有秘密》。
七年前草写《秘密》,我决意放下所谓的学术身架,写一本普通人愿意看、看得懂的书。出版五年来,读者的反馈使我有信心对原作略事修葺而非大加删削。《秘密》讲的是多数读书人可以看清楚、听明白的人和事,是关于书法战略的一次文字努力,是一次由习字心法向人生思考升华的尝试。它本来就不是为依样画瓢、雕虫刻符而作的定制版,分崩离析的笔法要诀、复杂琐碎的写字技术在这里不是重点,这是《秘密》的传统,新版自当坚守。
写作的语言方式请允许我也基本不做改变。当年《秘密》出版,收到的第一条意见就是商榷“以这样的语言风格探讨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是否妥当”。我没有回答,我只由衷地感谢第一位异议者对《秘密》具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这一事实直言不讳。至于如此“严肃”的话题,语言上是否必须四平八稳,也请容我保留意见。我以为,语言风格的难以改变,就如同乡音难改,它和人的复杂性、书法风格的多样性如出一辙、相辅相成。如果说,在这个严肃话题里,在习惯板着面孔的陈述方式之外又多了一个《秘密》,那必是我的荣幸,也将是读者的幸事。
当然,《秘密》的新版也必须焕然一新。初版毕竟是一部“书法书”,所以,免不了贪多求全,是读者的支持让我更进一步,减少妥协。比如,第八章“求古寻论”最后两节杨凝式与宋四家,当初因为篇幅的约束而不能展开,在新版之中,我删除了这两节。不过,删除这部分更重要的原因,是对《秘密》本身理论的坚决践行。在《秘密》中,我把书法史分为古典期与变异期,唐及以前是书法的古典期,五代及以后是变异期。新版把人物的断限设定在古典期,必然要去掉杨凝式与宋四家,也许这样全书内在的体例会更显纯粹。
在新版中,取而代之的是张旭一节,我将他定位为草书之神,而不是惯常所谓的草圣。书法的历史上草圣有的是,独缺他这一尊神。这样的定位不仅有文献的支持,更是我这几年学习他草书的体会。这样的处理,不是为新而新,而是研习书法与研读文献两条道路共同的指向,“书法问题,书法解决”是多年前就有的真切体会,也是七年来一以贯之的主张,不论是旧作,还是新版。
寇克让,书法家、书法史家。1968年9月16日出生于陕西。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博士毕业,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硕士毕业。曾先后执教广州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北京大学书法名家工作室导师。2012年出版《书法没有秘密》。
第一章 名正则言顺
1什么是书法—书写汉字?002
2什么是书法—不是问题的问题?008
3为什么要学习书法?012
4习字即书法?023
第二章 习字通规
1从临摹开始?032
2从楷书入门?039
3察之尚精,拟之贵似?044
4自由书写与临摹同时发生?050
5选择主攻方向?058
第三章 临摹方法
1临与摹?068
2直接写字?074
3笔法与结构?077
4读帖与辨帖080
5放大临摹与原大临摹?085
第四章 碑帖及流派
1楷书两大流派之一——唐碑?096
2楷书两大流派之二—魏碑?108
3行书的两大流派—晋与唐?133
4草书的两大流派—晋与唐?151
5书称晋唐?163
第五章 融会贯通
1从临摹走向自由书写?166
2博采众长,各体融合?171
第六章 切磨箴规
1选择良师益友?178
2提高字外功夫?185
3注重过程,慎言创新?197
第七章 器用
1笔?205
2墨?213
3纸?217
4砚?222
5毡?226
6帖?228
第八章 求古寻论
1 名垂青史第一人—草圣张芝232
2炒作的力量—蔡邕?241
3层累地造成﹄—楷书鼻祖钟繇?253
4名人书法—陆机、谢灵运?267
5名至实归—书圣王羲之?272
6天假神凭,造化莫竟﹄—王献之?294
7究竟谁优—初唐四家?314
8人亡业显﹄—孙过庭? 344
9遐想迩观,莫能假手﹄—草书之神张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