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博士文库(第6辑):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发展中的失语现象》详细论述了我国高校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研究偏重于单向度的学科专业教学改革方法论、技术论的研究范式,以民族院校美术教育发展问题为依据,在吸收和借鉴相关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存在的意义所在,并指出少数民族美术教育所具有的双重属性(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和少数民族教育特性)是导致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失语的根本原因。
《高等教育学博士文库(第6辑):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发展中的失语现象》拓展了跨文化美术教育与发展的认识视野,为认识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价值提供了新的角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口口相传、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逐渐被现代院校教育传承模式所取代。由此,带来了民族美术教育繁荣发展的景象。然而,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秉承“传承民族艺术精髓,创新少数民族文化”的我国高等民族美术教育却似乎“同时”遇到了民族美术教育发展的“后现代”烦恼,即一种民族美术教育多元文化价值与标准抉择的困惑。正是由于这种对于“他者”文化与文化“自我”的主动与被动选择的困惑,我国院校民族美术教育体系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失语的现象。
以民族院校为典型代表的民族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发轫于少数民族政训干部与专业技术干部的培养,发展于服务社会、走向生活的文艺反思艺潮之中,同时也深深地卷入了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之中。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民族院校美术教育发展的意识形态也逐渐走向趋同化且一体化了。相关院校调查与问卷的数据考量也深刻印证了这一变化,对已发展与壮大的民族美术专业教育而言,抑制其发展的主要不再是教育场域、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发展的具体问题,话语立场的失衡与教育价值选择的失位,才是造成当前院校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发展失语现象的原因。
民族美术教育话语立场选择与价值取向和其宏观社会层面的教育价值语境密切相关。民族美术教育话语的选择,即一种话语立场的选择。它既包含了对于某种文化意识形态的选择,也是基于对这种文化的价值认同。然而,知识往往是价值负载的,其实质上总是与权力、利益以及社会控制等联系在一起。因此,民族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主体在主观上去权衡选择“谁的知识最有价值”时,不可避免地以权威性、时代性、受众性等价值杠杆语境作为价值考量的标准,而趋于较为强势的权力主体,并依循主体价值体系的深入,逐渐成为这种强势主体权力的“代言人”与“传道者”。
民族美术教育话语权力的分配往往与其教育价值取向立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话语体系建构,其表面上是一个关系“说什么”以及“怎么说”的语言表述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涉及思想认同、价值立场、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研究认为,少数民族美术教育活动的价值主体在主观取向上对于主流美术意识形态趋于盲从的问题,是其自身对于少数民族美术话语建构的价值主体性不清所导致的。当前,院校少数民族美术教育主体的双重属性,导致了少数民族美术价值主体评价的二元标准。而少数民族美术教育“本我”评价标准的价值建构,既是对这种相互矛盾的二维主体属性价值衡量标准的建构,也是对二者价值目标统一的追求。
院校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话语的建构,其实是一个做“异己”还是做“自己”的选择过程,与其微观层面的教育价值建构的语法紧密相连。当前,民族美术教育价值主体意识的丧失,是造成失语现象产生的主观因素。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需求与认同,往往成为教育价值选择与建构的主观标准。对集体话语(或他者话语)教育价值的盲目追求,极其容易造成教育价值立场的异化,而教育活动主体在主观上对于教育价值主体性的认同,也是这种话语建构的关键所在。因此,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话语“本我”特色的建构与延续,既需要在主观上明确认同其话语主体的属性,坚持教育“本我”的价值立场,也需要在多元价值选择的现实羁绊与矛盾中,构筑其“本我”特色延续的生态坐标。
推进院校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与改革,要增强教育体系自身的主动性,明确“本我”特色的立场与方向,以对话主体的姿态,能动地协调和处理民族美术教育的内在发展逻辑与外在价值诉求之间的矛盾。在符合学科专业内在发展的逻辑基础上,不忘初心,主动建构一套自己讲起来有底气、听起来令人服气的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话语体系,并依托其体系自身的平台优势,努力在社会发展实践对话的相遇中,展现与表达自己多元的声响,彻底改变迎合与附和的弱者姿态,在主动参与和实践对话的自觉中,实现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自身的价值诉求。
夏晋,1980年生,湖北鄂州人。201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教育及其相关研究。曾先后主持或参与省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在《高等教育研究》《艺术教育》等期刊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并多次指导学生在国家和省部级专业展演、竞赛及创新创业项目中获奖。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五节 研究设计
第一章 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我国民族本科院校的发展
第二节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发展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 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调查
第三节 问题:失语的少数民族美术教育
第三章 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发展失语现象的成因
第一节 话语的立场
第二节 教育价值的选择
第三节 影响少数民族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因素
第四节 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话语传承创新的基础
第四章 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话语主体及其关系透视
第一节 本我: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话语的主体及其特色标准之问
第二节 自我: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话语建构的现实之困
第三节 超我: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自我话语建构的矛盾之辨
第四节 异己: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话语特色延续之问
第五章 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话语建构及其实施策略
第一节 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话语建构的目标和原则
第二节 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资源与路径
第三节 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话语建构的实施策略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