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学野外实习为基础,体现了理农结合理念和研究-延续型实习特色(即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项研究、总结分析以及后续研究)。本书着重介绍了动物学野外实习的准备和组织管理,基础知识和方法,精选包括蛛形纲、昆虫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在内的452种东北地区常见动物种类进行介绍,为后续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每种1~2幅彩色照片,配以简要的形态识别特征、习性和分布等描述。
动物学野外实习在高等农业院校中是理学生物科学类和农学动物生产类各相关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野外实习能够让学生掌握野外生存和工作的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索的敏锐性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认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锻炼和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学野外实习课程自2005年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即“理农结合,模式转变,深入开展研究一延续型实习”,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习对象涵盖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以及动物科学等多个专业的本科学生。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学野外实习模式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项研究及考核总结三个主要阶段。为进一步提高动物学野外实习效果,给学生提供更加直观、丰富的指导资料,我们将多年野外教学中积累的大量标本和资料进行了整理,并融入了延续专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技术方法编成此书。全书共分3部分:第1部分介绍了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要求、内容规划、安全问题及考核办法等:第2部分介绍了动物学野外实习中常用的基本工作技能和方法;第3部分介绍了东北地区常见的动物类群,涵盖了蛛形纲、昆虫纲、圆日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乌纲和哺乳纲8个类群,总计包括452个物种。
本书第3部分中每个物种均配以简洁的文字描述鉴别特征、习性、分布等信息。所有物种的分类地位均依据中国动物志和各地方动物志确定,其中脊椎动物各类群物种还参考2016版《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核定其准确性。
编写人员及分工如下如下:第1、2部分由徐纯柱编写,第3部分的蛛形纲和昆虫纲由谢桐音和郭自荣编写,圆口纲和鱼纲由赵帅编写,陆生脊椎动物(两栖纲、爬行纲、乌纲和哺乳纲)由徐纯柱编写,全书由徐纯柱统稿。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培养科研训练和能力提高项目(J1210069)资助,及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提升动物学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GJB1214004)的支持,同时也是完成上述项目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中使用的照片由徐纯柱、谢桐音、赵帅和刘鹏(哈尔滨师范大学)提供,其中部分鸟类照片由东营市观乌协会提供(摄影者在书中标注),部分昆虫种类的鉴定得到了相关专家同行的无私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因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错误或欠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证。
第1部分 动物学野外实习准备和组织管理
1.1 实习目的和要求
1.1.1 实习目的
1.1.2 实习要求
1.1.3 实习注意事项
1.2 实习计划的制定
1.2.2 实习基地的选择
1.2.2 实习时间的确定
1.2.3 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
1.3 实习准备工作
1.3.1 预考察和预采集
1.3.2 实习动员
1.3.3 实习备品
1.4 成绩考核
第2部分 动物学野外实习基本技能训淫东
2.1 野外工作常识
2.1.1 天气观测
2.1.2 定向与定位
2.1.3 避险与急救
2.2 野外工作方法
2.2.1 观察记录方法
2.2.2 检索表的编制
2.2.3 种群数量调查方法
2.2.4 脊椎动物形态测量方法
2.2.5 昆虫标本制作技术
2.2.6 鸟、a睱剥制标本制作技术
2.2.7 脊椎动物浸制标本制作技术
2.2.8 动物食性分析方法
2.2.9 寻找鸟巢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2.10 鸟类行为研究方法
2.2.11 哺乳类痕迹识另0方法
2.2.12 分子实验材料采集及保存技术
2.2.13 专题研究的设计与写作
第3部分 东北地区常见动物类群
蛛形纲
蜱螨目
硬蜱科
昆虫纲
直翅目
蝗科
蝼蛄科
半翅目
蝽科
缘蝽科
异蝽科
同蝽科
盾蝽科
猎蝽科
盖蝽科
负蝽科
小划蝽科
潜蝽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