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结构特征,及其结构内部隐藏的多种关系以及内在冲突。全书分别从“生存现实”、“精神向度”、“想象的境界”、“文学的岐解”、“符号的分解”、“批评的基础”解读80年代中国文学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作者在这本著作中采用了较为少见的共时性结构分析方法,描述出20世纪80年代文化解禁后,源于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3种“价值源”的多种文化冲突的复杂性。本书的附录为作者关于文化与文学理论问题的两篇讲演稿,是学术水平较高的文章,对本书的内容是一个新的、重要的补充。
南帆,本名张帆,1957年8月出生于福州,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已经出版《文学的维度》、《后革命的转移》等学术专著.论文集20余种:《关于我父母的一切》,《辛亥年的枪声》等散文集8种。
第一章 生存现实
一、社会与自然
二、城市与乡村
三、男性与女性
四、父与子
第二章 精神向度
一、世俗与
二、英雄与反英雄
三、“寻根”与现代
第三章 想象的境界
一、历史与伦
二、审美与审丑
三、现实与超现实
第四章 文学的歧解
一、先锋文学与大众文学
二、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第五章 符号的分裂
一、主体与符号
二、诗与小说
三、规范与反规范
第六章 批评的基础
一、现实主义与现代主
二、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论
三、作家与批评家
四、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五、社会与形式
附录一 文化的意义及其三种关系
附录二 文学理论:本土与开放
版后记
重订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