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社拟与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合作的成果,包括理论研究、调查报告、域外传译、域外司法改革,注重吸收最新的民事程序法研究成果及民事诉讼法研究会最新科研、学术交流成果动态,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刊首语
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制度探究
公民参与审理案件范围的比较分析
论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形式——以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分析为出发点
我国民事诉讼公告送达制度探究
域外法眼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中的主张具体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进化论析——法律文本内外的多维解读
论美国集团诉讼中的虚假和解及规制
美国法院“自助资源中心”民事法律援助模式研究
论间接反证在父子关系认定中的适用问题
文化与法律的可预期性(上)
韩国民事诉讼等电子文书的利用相关规则
紫荆沙龙
第六届紫荆民事诉讼青年沙龙实录
学术综述
民事执行的司法实践与立法完善——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综述
教学研究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七辑)/民事程序法研究》:
刘哲玮: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后续交流吧。
蒲一苇教授:由于时间关系,问题提出来后大家可以思考,刘老师可以之后回应你。我们最后一个阶段经过一天的付出,我感觉讨论走向了高潮,这一阶段的讨论非常热烈,问题还是主要集中在诉的变更与诉蹬标的之间关系以及诉讼标的应该在新说和旧说之下怎么理解和界定等。大家的交锋非常激烈,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讨论,使得这一阶段的主持工作进行得非常好,把整个高潮都凸显出来了。那么这一阶段的讨论到此结束,接下来请张老师做今天讨沦的总结。大家欢迎。
张卫平教授:谢谢各位。很高兴这次又看到了一些新的面孔。从沙龙的规范性来看,第六届是越来越完善,积累程度也是如此。因为每一次讨论的专题都不太一样,所以与会者对报告人观点的评议也是很有力度的。当然我们首先要感谢的是两位报告人,他们如此辛苦。刚才蒲一苇讲,眼睛都快看瞎了,这还只是看,连看都快看瞎了,那估计写都快写得残废了,所以我们就可以想象他们写作也非常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