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的散文、随笔集。记载她各个时期的人生感悟,旅游风光,诸多文坛事宜。颂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及美好心灵,蕴含哲理。语言质朴简洁,抒写细腻,富有爱国情怀及史料价值。
作者吴芝兰为中国作协的老会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杂志社的资深编辑,并发表过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写作功底深厚。本次出版的是作者散文精品集,文章优美生动,视角独特,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吴芝兰,笔名吴兰。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助教。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助编、编辑、副编审。编发过多篇获全国奖的优秀作品。获中国作协颁发的全国期刊文学编辑荣誉奖。事迹收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卷。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远郊的白色楼群》、《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评介》、《吴芝兰文集》等。
童年 / 001
长江行 / 014
挑水工小记 / 018
友谊之花 / 024
五十年变迁 / 028
往事一瞥 / 093
在医院里 / 098
银星海棠 / 106
君子兰与金橘 / 108
为了永恒的纪念 / 110
西柏坡之行 / 113
十大姐的故事 / 116
大爪子、小爪子 / 142
悲痛的时刻 / 146
忆胡青坡社长 / 154
缅怀启蒙老师丽尼 / 157
一切为了爱 / 164
三过三峡 / 169
走进张家界 / 176
大寨游断想 / 180
海滨之城赫尔辛基
——旅欧散记一 / 194
欧洲历史文化圣地
——旅欧散记二 / 200
感叹威尼斯
——旅欧散记三 / 205
山区的记忆
——旅欧散记四 / 209
荷兰与比利时
——旅欧散记五 / 213
别了,巴黎
——旅欧散记六 / 217
泰晤士河畔 / 221
莎士比亚故居 / 228
丘吉尔庄园和爱丁堡 / 233
剑河、剑桥 / 238
二〇一〇年春 / 243
听来的启示(上) / 250
听来的启示(下) / 254
我何以出席那次大会 / 259
《彩云归》获奖的启示 / 262
湖畔寄语 / 265
谈琼瑶现象 / 268
还是应从实际出发 / 273
难以忘却的记忆
——记丁玲《杜晚香》发表及其他 / 276
平台思绪 / 282
难以忘却的记忆 ——记丁玲《杜晚香》 发表及其他
那是1979年6月的一天,我奉《人民文学》 副主编刘剑青之命,去丁玲同志处取回编辑部请她修改的《 杜晚香 》 。我乘车直抵西郊友谊宾馆,宾馆服务员带我来到她的房间。丁玲同志那时刚从山西农村回到北京不久,文化界来访的人很多。当时正值安徽大学的两位同志与她交谈,我便一旁等候。丁玲同志当时身穿一件月白色的确凉长袖衬衣,蓝布裤子,一双南方式圆口窄带黑色布鞋。手里拿着一把大蒲扇,坐在单人沙发上边摇着扇子,边与他们交谈。谈毕,安徽大学的同志要为丁玲同志摄影留念,她却微笑着向我招手,要我过去与她同照。我便走过去坐在她沙发的扶手上,与她合拍了一张我终身难忘的照片。那时是我初次单独与丁玲同志见面,我为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风采所感动。安徽大学的同志走后,我便对丁玲同志说明来意。她听后却说:“你来晚了一步,稿子已被《 十月 》 编辑部拿走了。” 我听后十分焦急,再次向她转告编辑部领导的意见。她说:“你不要着急,我们来想想办法。” 说完她起身与陈明同志一道去走廊打电话与《 十月 》 编辑部交涉。我不安地守候在她客厅里。虽十分焦急,但又不知说什么才好。因为造成这种局面与编辑部前次送稿的同志有关。来时刘剑青同志就曾说起过:“……要是我把一篇稿子给了一个编辑部,他们未能与我面谈,只在信封背后写了几句意见就把稿子放在了传达室,我也会产生误解的……”剑青同志还嘱咐我说:“中央有关方面已向编辑部打过招呼,丁玲同志落实政策的第一篇作品最好是在《 人民文学 》 上发表……”不一会儿,丁玲同志回来了。她告诉我,她已用另一篇稿子给《 十月 》 编辑部与他们交换《 杜晚香 》 ,他们同意了。我悬着的心顷刻落了下来。我为丁玲同志同时兼顾两个编辑部的举措而高兴、感动……回到编辑部后,虽与《 十月 》 编辑部的同志几经周折,最后我终于拿到了《 杜晚香 》 。《 杜晚香 》 在《 人民文学 》 上发表后,又一年的春天,我又一次奉命去向丁玲同志约稿。那时,她早已搬进复兴门的新居,只是有病在身。谈完约稿的事后,她一边吃药,一边谈起对当时文艺界的一些观感。她端着茶杯,慢慢说: “……听说文艺界有人讲现在是倒春寒。 怎么会是倒春寒呢?我看是听不得批评意见吧!不能听批评意见那还是共产党人?现在的党中央是最为知识分子讲话的了,为什么还要让他们为难呢?把中央弄得不好工作又有什么好处?过去打天下靠他们领导,现在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还是要靠他们领导的嘛!凡事要有个分寸,不能过头,过了头,就要走向反面的……” 她的声音那样轻,语调那样缓慢,而我却感到像有一股强劲的春风吹进我心田。我聆听着,频频点头。内心却无限感动。当时,她的历史冤案尚未平反。她的这番话若出自未经受磨难的文艺工作者之口,倒不觉怎样特别。出自像她这样蒙冤被撤离公职,开除党籍,下放到北大荒20多年,而以往却成绩卓越的老文艺家之口,就格外显出其对党的忠诚与超群。这是只有把党的利益真正放在个人恩怨之上的共产党人才有的胸怀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