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归真教育—教育本真的探索与实践
本书依次从为什么要倡导归真教育、什么是归真教育、归真课堂的实践操作及归真教育经典案例等四个方面,对归真教育做了详尽而又深入浅出的介绍。
根扎杏坛沃壤香凝圣园传奇
傅东缨 中原有材,焦作尤盛。2011年年初,河南焦作市教坛青年才俊范通战将其一部名为“归真教育简明讲稿”的书稿发来。我饶有兴趣地逐字逐句阅读后,体味书稿基调不错,所探“归真教育”的命题虽恢宏艰深,却已建构起理据兼备、文道一统的系统框架;但若完成从草根研究到理论著述的嬗变,尚须再精思深索精雕细琢,方可达成化蛹为蝶的超越。 今年1月下旬,通战又将新的书稿《归真教育——教育本真的探索与实践》,发给脑手术后静养的我怀着愉悦与瞩望,我时断时续地读完这二十余万言文字,觉得该书稿已有较大提升,呈脱胎换骨之相:论理扎实,论辩坚实,论据翔实,论著充实,作者以归真教育为主线,围绕为何倡导归真教育、何谓归真教育、归真课堂运作及归真教育案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由表及里、条分缕析的透视。据学者杨东平十年前统计,当时即有658种各色各样的教育理论满天飞。然而,绝大多数因上不着天——缺失理论支柱,下不着地——不接实践地气,一问世便在大浪淘沙中灰飞烟灭,昙花一现也是奢望。能够沉淀下来的素质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情智教育、主体教育等,虽旗号各异,外形独特,却心脉相通,内核同质。好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点:契合教育的本质,适合人的发展规律,即直抵生命,激活灵魂,催化成长,福祉人生。只是视角不同,切入点不同,迸发处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观成峰,岭岭毗连,峰峰相望。 通战开掘的归真教育,就是这样一种返璞归真、捍卫常识的新教育,一种开门见山、抓纲带目、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教育。归真教育针对性极准。它剑指流毒整个教坛的假教育沉疴。此方面的积习我亦深有所感:应试教育的重量轻质、急功近利等根源性弊端,造成当下假教育现象种种——应景德育、“观(官)赏”活动、彩排公开课、讨好式作文、暗箱操作加分、编撰数据、泡沫“工程”、“拍胸脯”科研、“象牙之塔”教改、“顺我者”评优……仅举一例:在一所小学一年级观摩课上,老师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都认识哪些水果,一人说苹果,一人说梨,一人说桃,之后静默许久,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解释”说:“老师,说香蕉的××有病今天没来。”管窥蠡测,以小见大,回答真纯,嘲讽绝妙。 归真教育操作性甚强。中国传统教育有个优点,就是“古之学者为己”(孔子:《论语·宪问》)。讲学问学习都是反身的,修身齐家及远,一点一滴地将对生命不切实际的梦想、理论空想的泡沫挤出来,千淘万漉,始得炼出真金。十年磨一剑,不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后,泰山不敢当。通战从1994年研究“活动式训练课型”始,2007年锁定归真教育,实践五载,摸索构建归真教育的体系雏形,再经几度春秋,运营中推敲,反思里完善,一步一步在修炼自己(旁及本校教师),于教书育人的践行中提纯了归真教育的理论。从量的原野攀向质的高地,每一步都蕴藏着教育生命的冲刺。所成理论,取用实践,效果立验,自为上乘。由此看来,教育光有完整可观的顶层设计远远不够,关键是你的设计能够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改变和影响教坛的进程与风景。 我基本上肯定通战所下的定义,并反复锤炼润色如下:所谓归真教育,是尊重和弘扬人文精神,让教育真正回归到促进生命发展、人格健全、生活进步的本质规律上来的教育。这才堪称正能量、真能量、大能量的教育。我欣赏通战的教育宣言及本质思考:“为灿烂生命奠基,为幸福生活铺路,做真 教师,行真教育,育真人才——做一个归真教育的播火者”;并留意于作者所追求的教育大气象、对教坛沉疴剖析的敏锐眼光:“良知的缺失,知行的分离,是当前中国教育各类弊端的核心本质所在。” 我点赞通战的如下理念:“不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归真教育运用之妙,完全在乎一心,本不需要固守什么体系、模式——只要心中有‘真’,行中守‘真’,真教育自然而来。”此为改革弄潮儿的切身体认之谈,也是知行圆融者的超拔脱俗之论。 我尤其赞许通战所提炼的课堂操作指要和描绘的教育经典案例,真切、实在、丰饶、传神,有板有眼,丝丝入扣,有血有肉,精彩万端。这些从教坛前沿吹来的鲜风,送来的珍宝,委实让读者眼神发亮、心气顿爽!如果说,实践操作是归真教学可圈可点的运行图,那么,经典案例则是归真教育绘声绘色的教育诗。智慧的课堂流程,鲜活的经典教例,足以让人们对其背后的意义产生邃密的理性思索。历史永远没有一块实验田,犹如现实永远无法彩排一样,认识并践行归真教育,我们当用整个心儿、整个精力去做,用全方位、全天候教育去做。通战饶有价值的书稿,引发我对归真教育的思路纵横。 教育归真,回归教育的本质,至关紧要的,是对德高、智博、能强的教师军团的持续打造。教改的真正动力在教师军团。教育的真正活力在实践求索,教育发展的真正伟力在教师军团的开路先驱。像归真教育等践行者那样,他们怀揣教育理想,锲而不舍地做着中国教育生命基因的修复乃至再造的神圣工作:将教育生命机体中丑恶的细胞剖切去,虚假的伪细胞根除去,浮躁的空细胞摈弃去,向着生命的“深矿”开采,向着精神的高境“攀岩”,向着智慧的核心突进。他们呼唤着,践行着,审视着,其志向在于——真正让教育还家,让教学还人,让活动还心,将中国教育办成世界领跑的高格教育。 教育归真,是一项浩大的教育工程,要求上下力同心。甄别假不难,辨认真不难,义愤中的直指痛斥也易,难在剔除久而不闻不辨的木然,此须对教育的一片赤心不减;难在克服偶一为之无伤大雅的侥幸,此须铭记良知坐标不逾道德底线的痴心不改;难在挣脱对小环境抵御无力的混同,此须时时三省正己的初心不忘;难在净化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土壤,此须为孩子们纯净的心灵撑起蓝天的诚心不衰;难在长期面对各方欠理解寡支持的认同困境,此须在守望理想、砥砺前行中信心不逆。 教育归真,也是一项无休止的持续创新的智慧突进。对于教坛离经叛道的乱象而言,返璞是创新,回归乃重塑。拨乱反正,时不我待;睿智而进,方可兼程。中国自古学问,向来讲乾乾日进,蒸蒸日上,神变无方,日新月异。《易经》中论及智慧云“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孔子论及治学的最高境界谓为“屡空”,学者数次将自己所学全部“空掉”,进而达到新的超越;庄子最高的功法是不得己,做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佛家的最高智慧为圆融,谓为修一切善法即为最高智慧,一切具体化的方法,如同渡河之舟,上岸则舍舟,最高智慧则是化掉一切具体的方法。这与爱因斯坦转引 劳厄的话诠释教育效果所说“当一个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如果把老师教他的知识都忘光了,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教师在他身上教学的真正成果”如同一辙。以此推之,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最高的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教育归真,须冲破条条框框的藩篱,寻找并实现最适切于一校、一班、一科、一生的特色教育。如何达至此境?就该像通战所研究的归真教育那样,由术向道,由知向智,由拙向巧,操自己的“兵刃”,亮自己的“剑法”,打自己的套路;招招见真功,法法出异彩,套套显奇效。学习诸种领先的教育思想,关键是吸纳它的精髓。如恩格斯1895年3月11日致桑巴特书信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义,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所指的不是具体方法,而是思想思维方法,即方法论。作者注)范例可行,方法可鉴,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借得他山石,可攻自家玉。 教育归真,当然还需追求更高的境界。近人王国维说及诗学境界,较低层次为有我之境,较高层次为无我之境,落实到具体教育境界中亦如是,若将视界对向大家高师,教育的最高境界应无法无派无模无式。化掉杂质,浑厚圆润。大师无法,浑身是法,大师无招,无不见招;纵横捭阖,变幻无穷,不囿于时,不拘于物,不执于理,不碍于情,犹如无根无派、水柔火烈的霍氏迷踪拳。试想一下,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论理,自然有若干范例给予承重性的支撑,但非得提炼出什么凝固模式吗?又哪有什么固定模式超越得时空独往独来?古往今来,莫管哪种教育的法派模式,一经被人神话 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样式时,注定走向僵化乃至消亡。尤其是那些不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窒息生命创造性发展的做法、教派、方式、模型,而超越现实、超越历史、超越功利留得下来的,还是直抵魂魄的具有大境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掩卷而思,《归真教育——教育本真的探索与实践》以其理念科学性、实践创新性、借鉴可操作性的拥有,堪为应答中国教育与广大教师同人的一部佳作。笔者评述后意犹未尽,遂抒发一些阅读思考,并借以向广大读者举荐此书。是为序。 2015年3月9~12日于铁岭市日知书斋 收起全部↑
范通战,河南武陟县实验中学教师,归真教育践行者。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知心姐姐》等刊物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近300篇,出版个人教育教学随笔集两部:《小窗微明》和《心花在这里开始灿烂》。河南省首届具有成长力的教师,河南首届具有影响力的教师。
第一辑 为什么要倡导归真教育?
一、教育所面临的尴尬现状亟待改善 尴尬一:行政力错位——使教育变得急功近利 尴尬二:信念的缺失——使教育失去生命的活力 尴尬三:质量观错位——让教育教学迷失方向 尴尬四:行为盲从症——使教育因此失去灵性 尴尬五:知与行分离——使教育远离创新 二、民众对教育归真的呼声日益强烈 (一)教师的觉醒:再也不能这样活 (二)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自由阳光 (三)家长的意识:孩子需要健康成长 (四)社会的趋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纷纭杂乱的教育模式须实现融合 四、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在归真中体现 第二辑 什么是归真教育? 一、一个核心思想 (一)目标归真 (二)行为归真 (三)过程归真 (四)区域归真 二、六大基本理念 理念一:为灿烂生命奠基,为幸福生活铺路 理念二:教育与生活融合,成长与发展同步 理念三:活动,是教育教学的智慧之花 理念四:回归学科教学的本真 理念五:“实事求是”是归真教育的行动指南 理念六:形成专业化核心思维的自觉 三、一种基础课型 (一)归真课堂的核心思想 (二)归真课堂太极图诠释 (三)感知活动式训练课型 四、五大主题行动 (一)活动是归真教育的操作抓手 (二)构建多元化立体式活动体系 (三)五大主题行动是开展归真教育的基本抓手 五、多元层次化考核 (一)为什么要实施多元层次化考核 (二)活动式管理与多元层次化考核 (三)多元层次化考核的实施要素 第三辑 归真课堂的实践操作 一、活动式训练课型概述 (一)什么是活动式训练课型 (二)活动式训练课型的基本特点 (三)活动式训练课型的基本原则 (四)设计活动的常用方法 (五)活动式课型的理论基础 (六)活动式课型操作要旨 (七)必须澄清的几点认识 二、活动式训练课型基本概念阐释 (一)“一点” (二)“两步” (三)“四环节” (四)活动式训练 三、活动式训练课型具体操作指南 (一)找到归真课堂“四环节”的本真 (二)活动式训练课型的基础模式及几种变式 (三)活动式训练课型教学重点的确定和运作 (四)怎样设计激趣导入阶段的活动 (五)感知求疑阶段活动的创设及运作 (六)探究内化阶段活动的创设及运作 (七)拓展创新阶段活动的创设及运作 (八)“感知求疑”与“探究内化”的模糊界限 (九)活动式训练课型教学活动目标的设置 (十)活动式训练课型教学活动案编写例谈 (十一)活动式训练课型作业的设置及评改 (十二)活动式训练课型中的师生关系 (十三)活动式训练课型中活动氛围的创设 (十四)自主·互助·层组式教学 ——活动式训练课型的课堂基本组织形式 (十五)谈谈课堂活动动力源的设置 (十六)活动式训练课型课堂教学评估体系 (十七)活动式训练课型的课外延伸 (十八)活动式训练课型的多元渗透 (十九)活动式训练课型课堂“四语”浅说 (二十)活动式训练课型如何高效地使用教材 ——让“死教材”活起来 (二十一)由“因材施教”到“因材导学” ——浅谈新课标下一个教学原则的转变 第四辑 归真教育经典案例 一、教学案例 (一)活动,让思维飞扬 ——《周处》教学后记 (二)见面课,我给新来的同学测字 (三)课堂上,我与学生谈“情”说“爱” (四)老师,今天我读会了三篇文章 (五)寻找丑小鸭的生命能量 (六)亦曲亦画读《早晨》 (七)一个“,”让思维迸出火花 (八)在创造中享受音乐 (九)在对比中放飞思维 ——《猫》教学札记 (十)漫步在两个《故乡》之间 二、教育案例 (一)母亲被孩子推倒之后 (二)三枚铁钉的故事 (三)学生送我一本书 (四)向小鸭鞠躬 (五)心花从这里开始灿烂 (六)决赛比预赛更加精彩 (七)听学生讲身边的故事 (八)昵称通信,让学生打开心扉 (九)三句话──伴你走好毕业路 (十)善待折翼的鸟儿 三、家教案例 (一)送给女儿三件往事做礼物 (二)旋转的手帕 (三)找到那把金钥匙 (四)女儿的创意画 (五)女儿的选择 (六)墨水污染了裙子之后 (七)看着孩子上楼 (八)葡萄籽儿哪儿去了 (九)一元钱的选择 (十)教育日记——家教的智慧之花 媒体报道 范通战:归真教育的实践者 后 记 做一把归真教育的燎原之火
做一把归真教育的燎原之火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对我影响颇深,原因有二:一是这句话让我认识到——教育是大事,从而顿生职业自豪感;二是这句话告诉我——人生也有涯,能做好一件事足矣。 我坚持一个观点,对于教师而言,越早确立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越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回顾自己走过的27年教育人生路,非常值得庆幸:25岁时,我受到上海陈钟梁先生执教的《中国石拱桥》一课启发,走上了对“活动式训练课型”的探求之路,一路行来,虽多坎坷,却乐趣无限,收获多多。30岁时,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已经确立,并在实践中收到良好效果。后几经琢磨,提升完善,在40岁之前建构了归真教育思想体系。其间,围绕“活动式训练课型”,围绕归真教育,我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近300篇文章,出版了两本教育随笔,也凭此,2009年,我有幸被评为“首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 站在生命“不惑”的关口,捧着“首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的奖杯,怀揣着归真教育的梦想,面对着不容乐观的教育现实,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的专业发展将走向何方? 我曾在《找到专业发展的核心支点》一文中阐明了自己在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专业发展的三个转向:一是实现了从“在专业化写作中求发展”向“构筑理想教育的实践范本”的行为转向;二是实现了从“追求个人专业成长”向“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行为转向;三是实现了从“向往成为名师名家”向“享受创造性教育生活”的行为转向。(2010年5月19日《教育时报·课改导刊》)现在重新审视,心中更加明晰,信念更加坚定——构筑理想教育的实践范本,做一颗归真教育的燎原之星,将成为下个十年乃至我毕生事业的核心追求! 值得欣慰的是,从2009年秋学段开始,我身处的武陟县实验中学,“以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活动式训练课型为生发点,以实现归真教育为归宿点”的课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并且运转良好!作为学校的教科研室主任,能够亲自操刀学校的课改行动,能够成为归真教育推进过程中的一把燎原之火,我的心底充满了无限喜悦——尽管这其中还有诸多的不如意,还有数不清的磕磕绊绊,但我绝对有理由坚信:既然已经上路,就一定能迎来庆典的时刻! 接下来,我会竭尽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引领身边致力于课改的同人们努力唱好归真教育的行动三部曲—— 之一:构筑具有普适意义的归真教育实践范本。目前,我的归真教育研究,尚处于“个人主义”的层面,尽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理论雏形,也在班级层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但在没有成为“群体智慧”的实践结晶——没有打造出一所实施归真教育的成功学校之前,其普适意义都会大打折扣。因此,用数年时间,精心缔造一所具有普适意义的归真教育学校,将成为我心中里程碑式的追求。 之二:丰富具有操作指导意义的归真教育理论体系。随着归真教育实验的深入,我们将以来自第一线的实践性案例为基础,组织编写“归真教育系列丛书”,如《归真教育简明讲稿》《归真教育优秀案例》《归真教育经典叙事》《归真教育活动案编写范例》《归真教育师生创意选编》《归真教育校本课程》《归真教育学生优秀习作选》《归真教育励志读本》等,力求从多个维度构建起具有实践操作指导意义的归真教育理论体系,为其日后的推广普及奠定必备的理论基础。 之三:创设多种交流及传播平台,逐步扩大归真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如创办“中国归真教育网”、《归真教育校报》,择机与相关媒体联合推出“归真教育专栏”,举办“归真教育研讨会”,创立“归真教育校园电视台”,成立“归真教育信息中心”等,力争在引导教师实现愉快工作与幸福生活和谐统一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扩大归真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当编写完这本厚厚的稿子时,我的心忽然紧张了起来,因为我知道,我们的归真教育实践才刚刚起步,前面待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很远很远,我无法估计在前行路上还有多少磨难与坎坷,还会有多少问题与困惑!好在我的身边有一群铆足了劲儿要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上大干一场的有志同人,尤其是想到有张欣校长的鼎力支持,我的心继而又变得坚强起来。 心中有景早描画,一朝达成惠乾坤。归真教育的星火已经点燃,实现“为灿烂生命奠基,为幸福生活铺路”的教育本真的回归还会远吗?达成“教育与生活融合,成长与发展同步”的美好意愿已经可以在身边看见! 能做一颗归真教育的燎原之星,此生夫复何求? 2015年1月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