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黑室女兵》讲述了曾在布莱切利庄园工作过的15名女性的故事。布莱切利庄园,曾经是二战期间英国进行密码破译的情报中心。在1942至1945年情报活动高峰期,曾有多达一万人的破译人员在布莱切利庄园工作,女性工作者占到了布莱切利园工作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三(来自英国各地,大约8000名)。二战后,布莱切利庄园内大部分设备与资料都被销毁,所有工作人员都对布莱切利庄园工作保密。直到20世纪70年代,布莱切利庄园才被公开谈论。1999年纪录片《X电台》,2013年英国探案剧《布莱切利四人组》,2014年英国空动剧团话剧《揭秘布莱切利公园密码破译中心》,2015年好莱坞电影《模仿游戏》,这些有关布莱切利庄园的作品被搬上荧幕,再度使得布莱切利园引起广泛的关注,庄园里女性的非凡贡献才终于被挖掘出来。
●布莱切利庄园里的战争、保密、爱情和牺牲。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布莱切利庄园的英雄人物多是男性图灵、戈登韦尔什曼、阿拉斯泰尔丹尼斯顿、爱德华特拉维斯、休亚历山大多数褒奖也给予了这些人的工作,包括2015年7月份的*电影《模仿游戏》中,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图灵,将破译工作描绘为男人之间的游戏。本书选取了庄园里女性工作者这个视角,致敬那些以无比坚韧的毅力和卓越智慧改变历史进程的人们。
前 言
不,那些女人必须还活着。否则,这本书就会和所有其他布莱切利的书一样。出版商态度非常坚定:这将是一趟漫长的旅程,它贯穿为非凡的英国密码破译组织效力的女孩们的一生;这是她们自己的故事,她们得在场亲自诉说。他是对的。要想真正了解人类对这些非凡经历的反应,我们需要聆听这些女性们如何为自己辩护。本书所描述的这15名退役老兵平均年龄为90岁,她们不仅仅是布莱切利女兵。停战协定到来时,她们是刚刚出生的孩子;30年代,她们是女学生;50年代,她们是家庭主妇;而在数码时代,她们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她们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成长于一个等级界定森严、盛行脱帽行礼、被帝国激进情绪包围的时代里。在卷入国际暴力漩涡的同时,又经历了初期现代化的洗礼,她们的人生轨迹可谓是一趟泪迹斑斑的时间之旅。在我找到第一个布莱切利女兵之前,我能够确信的不仅仅是她的高龄,还有她惊人的适应能力。经历如此繁多的变革,如此大量混杂信息的轰炸,她如何还能够生存下来呢?在男性主宰的世界里,一切事物的运转都要与之相符。直到最近,关于布莱切利庄园的描述仍然主要是关乎男性的。如飞蛾般丛生的、戴着眼镜的研究员们总喜欢灵光一闪的感觉,他们嚼烂了庄园里不大可能是焦点的问题。古怪的阿伦图灵,被公认为现代计算机之父的一位重要密码破译员,直到死后其领路作用才得以昭示。把关注焦点停留在密码破译的男性层面上掩盖了庄园生活的真实性。到1944年,在布莱切利,女性数量居于男性数量之上,比例为3:1。然而,直到现在,在她们生命的终点,只有最后的少数几名女性才听到了最后的欢呼。在比她们更年长的男同事几乎都去世之后,她们仍然健在,布莱切利的故事终于成为了她们自己的故事。这些人就是曾经在白金汉郡庄园里帮助打败敌人的女孩们。但是为了庆祝她们的共同成果,大部分出现在报刊上的女性幸存者仅仅是为了退回她们自己的个人生活圈里。我们所了解到的,只是对她们在战争年代工作的匆匆一瞥,却忽略了她们生活的其他方面的背景。顶天立地的特兰平顿男爵夫人因为有其政治声望和媒体助推,是极少的个例。作为一个90多岁的国家人才,她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分享她那非凡的人生经历。但是其他人呢?这些女人是谁?她们来自哪里?布莱切利对她们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
领路的女中豪杰
如果我在街上遇到她,我一定能认出露丝伯恩(娘家姓:亨利)。她有着柠檬色秀发和独特的褐色眼睛,是布莱切利庄园里最勤恳的退伍老兵。她的趣闻轶事在许多密码破译书籍里广为流传。在《布莱切利庄园失落的世界》一书里的亮光纸页中,你可以看见皇家海军女子勤务队队员露丝那充满阳光的笑脸。我还在网络和收音机上听到过她条理清晰地描述战争年代的故事。拨打露丝的电话时,我有点惶恐,也许是因为她的身份,也许只是因为第一次。我从未和一个布莱切利女兵说过话,我一点也记不起来上次和与我们的女王岁数一样大的人讲话是什么时候了。哈!我有点爱显摆,露丝让我有了点自信,没问题,我们可以谈谈。我松了一口气。我们决定情人节那天在她位于北伦敦的家里见面。我事先做好了功课;我了解到露丝曾经管理布莱切利的其中一台甜点(Bombe)密码破译机。我在心里描绘了一幅她年轻时的场景:精心照料着几排转筒,努力破译德军加密的恩尼格码。但我承认,我担心她的布莱切利故事已经家喻户晓。那我还能挖掘些什么呢?在我们聊天进行没几分钟露丝提到了她深爱的父亲艾萨克时,我就得到了答案。噢,您是犹太人?是的,她笑道,我是英籍犹太人。此时,我再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我发现,如果没有她们的背景故事,退伍老兵的战斗是不可能得到完全理解的。
布莱切利庄园信托基金在我的几番劝说后,终于向我提供了露丝的联系方式(退伍军人是我们最宝贵的人才之一,我们不能泄露他们的号码)。她对庄园遗产中心的积极贡献显然使她成了我的第一选择。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女性的信息是很难搜寻到的。噢,那可恶的空白电子邮件!露丝笑道。本书描述的15名女性中有6名是担任电子通信技术工作的,而她就是其中一位。如果你想当然地认为在70多年前掌握世界最尖端的技术便保证拥有终生的技术洞察力,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的确,说到布莱切利女兵(至少我见到的这些人中),大部分的一概而论都是欠考虑的。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已经学会摈弃众多的假设:所有布莱切利女兵都很光鲜亮丽吗?我猜你正在和智慧无边的女人说话?在布莱切利庄园工作一定非常刺激。事实上,她们并不都光鲜亮丽,也并不都智慧无边,更不是都在享受庄园生活。但她们都谱写了自己的故事,需要得到聆听。
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多年工作经验告诉我,个人故事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这些女性曾经是一段历史的参与者,而这段历史现在首先是通过一系列著名人物(丘吉尔、希特勒和艾森豪威尔)以及标志性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闪电战、诺曼底登陆)而被铭记,一想到要和她们交谈,就令我激动不已。我们在二战中的胜利已被界定为英国最新的国家身份;而我所寻找的退伍老兵如今是一个时代的一部分,她们因全体的无私、坚韧和保守秘密(有关布莱切利庄园部分)而为人称道。一概而论只可能会掩盖真相。只有这些女性本身才能够告诉我们真相是什么。但首先我必须找到她们。露丝不能孤军奋战。我的找寻始于一个偶然事件。我接二连三地抛出信件,联系博物馆,从布莱切利书籍和回忆录的前言部分收集边角资料和线索,并将相关物品的文件扫描下来。很快,我就发现了重大线索。我先是在《卫报》读到了关于罗珊科尔切斯特(娘家姓:梅德赫斯特)的资料。标题非常吸引眼球:二战中的女间谍。像风流韵事一样,既可怕又美妙。罗珊确信她没有这样说过。听起来蠢极了。我从不会说这样的话。风流韵事?什么意思?然后她大笑。毕竟,这些都过去了。在追忆那些不寻常的过往时,她的声音清脆如钟。虽然出生在约克郡,到30年代,罗珊和家人就已迁居罗马。的确很刺激,但我想,人在年轻时对事物的感受往往都比较强烈。我热爱在布莱切利庄园的那段岁月,在那里我结交到了很好的朋友。在她提到帕梅拉罗斯时,我的耳朵竖了起来。帕梅拉罗斯是庄园里资历丰富的戏剧演员之一。关于她,我在迈克尔史密斯畅销作品《X电台》里的一些令人振奋的摘录中了解了一些。她肯定不在世了吧?她当然还在世!她96岁了。可以,当然,我很乐意转寄一封信给她。我从未如此充满期待地等着信件的到来。一个91岁的人寄一封信需要多久?一个96岁的人回复一封信需要花多长时间?
泰莎邓洛普(Tessa Dunlop),生于20世纪70年代。毕业于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目前正在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电视台主持人、广播电台播音员、历史学者。著有《罗马尼亚爱情故事》(To Romania with Love)。现居英国伦敦南部。
致 谢前 言一、与停战协定同生二、女子教育三、战争打响四、平民从军五、从军女孩六、技能、安全和保密七、秘密工作八、兵舍、双层床和大宅子九、从容镇定,继续前进十、形形色色的人十一、业余活动十二、漫漫长路十三、首都魅力十四、V代表胜利十五、让我们面向未来吧十六、终极游戏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