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前夕,广东省某偏远小镇,出身大户人家的小姐沈梦苏和自梳女陈桂,受进步女青年欧阳春晓的影响,为逃避各自不幸的爱情和婚姻而来到广州。陈桂进入工厂做了缫丝女工,沈梦苏在欧阳春晓的帮助下进入坤雅女子中学读书。在新学校里,梦苏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文化,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和熏陶,认识了青年教师、共产党员麦秋实。从此,三个不同出身、不同性格的年轻女性与麦秋实等人一起,经历了一系列革命斗争的暴风骤雨。在坚守连接粤港澳和江西苏区交通线的过程中,这群青年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面对危险、背叛、误解,终于,沈梦苏和麦秋实一起坚定了彼此的感情和信仰,踏上了战火连天的新征途。
序
《爱人.同志》这个戏,算是我拍戏生涯里迄今为止最为曲折和漫长的一段经历。
编剧蒲逊和唐栋也是一对爱人·同志,在他们还是同志的时候,我爱人介绍他们成了爱人,因此拍这部戏便成了我义不容辞的事。
他们最初打算写陈铁军和周文雍烈士,那一幕刑场上的婚礼早已广为人知。为此他们夫妇俩下生活、做采访,准备了数年。大约在2010年的时候,剧本初成并交到了我手里。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小时候看过的《苦斗》《三家巷》等小说人物、情节迅速浮现脑海。我随即开始了项目筹备工作,看景、选演员、查资料。可是不久拍摄资金就出现了变化。的确,那个时候中国电视剧开始了迅猛无比的商业化浪潮,这种传统的革命题材受到了市场的质疑。但我始终认为它的故事和人物一定会有观众喜欢。在漫长的等待期间,这对编剧的爱人·同志反复修改剧本。当我再次看到剧本定稿的时候,我认为它已经升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青春史。但它仍然需要等待市场的青睐。
在这个漫长的等待回春期间,我陆续拍摄了《战旗》《十送红军》《平凡的世界》和《怒火英雄》四部戏,时间也一晃过去了5年。其间我们幸运地遇到了著名制片人曾经拍摄过《士兵突击》和《军歌嘹亮》的张谦先生。在他的穿针引线和运筹帷幄下,在原制片人朱川女士的长期坚守下,一个具有良好审美判断的投资人韩非先生携强视公司强势介入了,适逢《平凡的世界》取得成功,市场开始重新审视和接受这个题材。
2016年,我们终于开始拍摄这部戏。较之前期的曲折,拍摄过程就显得波澜不惊了,尽管我们遇到了广东百年不遇的大雪和60年一遇的暴雨,但并未给我们的拍摄工作造成太多的障碍,而我们的作品却更加精彩纷呈了,因为又一对英雄的爱人·同志这部戏的男女主角王雷和李小萌加入了我们的创作团队。当然他俩和我们的故事需要用另外的篇章来书写,在这里只谈一点:他们当初为了这个戏推迟了要孩子的计划,不过当这个戏播出的时候,可爱的小宝宝已经满月。
总之做这样一个题材是非常艰难和痛苦的过程,但这7年我们没有退缩。
我最后想用这样一段话来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拍摄这部片子:
人民有权得到艺术,艺术就是民主,而最民主的艺术就是能使人民认同的电影。
这是电影理论史上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巴拉兹·贝拉在1924年提出的。
我们的作品里也许会有卑微如蝼蚁的小人物。但却从来没有轻薄如纸的人生。
毛卫宁(电视剧《爱人.同志》导演)
芳草已经碧连天
《爱人.同志》创作始末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这几年去了不少地方,拍了不少剧目,但我印象最深的是《爱人.同志》。如今回眸,竟瞬间有了苍茫感。
五年前的2012年的3月,我正在深圳拍摄根据慕容雪村小说《天堂向左,深圳往右》改编的电视剧《相爱十年》,与此同时,北京的剪辑棚里正在后期制作《孤军英雄》,在山东沂南我担任总制片人的电视剧《战旗》已经开机拍摄,以至于我每天每次接到电话都要转换思路,想明白这是哪个剧组的事。
当我正打算从深圳转往山东沂南《战旗》拍摄地的时候,接到《战旗》导演毛卫宁的电话,让我去趟广州,说有个电视剧项目要跟我聊聊,编剧唐栋、蒲逊在等我。唐栋是军内非常有名望的老作家,担任广州军区文工团团长很多年,蒲逊是他夫人,也是耳闻已久的著名编剧。我于是从命,在广州见到了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的作家夫妇。
这之后一晃就是三年。三年内我和项目的发起人朱川女士在广州、上海、成都,北京召集了多次剧本讨论会和拍摄筹备会。这期间我建议将剧本由原名《芳草碧连天》改成了《爱人.同志》。因我觉得在剧本所描写的大革命的艰难岁月中,其主要人物关系有的成为爱人但成不了同志,有的只能成为同志却无法成为爱人,有人牺牲,有人叛变,只有男女主人公经历生死磨难走到了最后,真心相爱且志向坚定。同时我感觉《爱人.同志》这个片名对观众也更有吸引力。
原投资方出了变故,于是又寻找新的投资方,我把这个项目推荐给上海、北京等数家影视投资公司的老总们。他们普遍觉得这么个大革命题材,不是所谓的大IP,无时尚感,也不可能找来大明星,拍摄难度又相对较大,婉言谢绝了我。我跟他们说,这部剧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期,那代人的理想信念坚持和他们的风采,对当代人来说是陌生的,我们会用精良的拍摄制作品质,拍出那个年代的青春偶像剧,从我们以往的作品来看,我们有这个能力和充分的信心。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我们的媒体和观众需要这么一部剧。老总们听我说完都是笑着摇摇头,我每次也是笑着摆摆手说再见。
2015年的夏天,北京百子湾路旁的烧烤摊上,喝着啤酒吃着烤串,我跟曾在传媒大学一起读制片人研修班的同学韩非讲起这个项目。他刚到强视影视公司当总经理,我了解强视公司是广东省的影视企业,《爱人.同志》讲的正是广东的历史和人文风情,强视公司的董事长游建明在业内享有盛誉,应该会感兴趣。韩非同学说,明天上班跟董事长商量商量。说完继续喝酒撸串。
事情就这么成了。2015年12月28日,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爱人.同志》正式在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开机拍摄。我们来到这里拍摄的主要原因是,之前这里因拍摄电影《叶问》搭建了一个影视景区,有民国时期的香港街和广州街,正好符合我们的剧情需要。西樵山曾经是佛教圣地,山顶上的观音菩萨像高高耸立,方圆十几公里都看得见。热闹的南方小镇的喧嚣与西樵山沟壑中读书院的幽深,相映共存。
关于主演的人选,颇费了一番周折。我们从角色和表演能力考虑提出的人选因各种原因都被资方否定了;资方提出的一些人选我和毛卫宁导演又觉得不太合适。还有十几天就要开机了,男女主演还定不下来。我不由得焦急起来,还向韩非同学发了脾气。突然间就有了转机,毛卫宁导演联系上了正在欧洲拍摄《最后一张签证》的演员王雷,请他来演男一号麦秋实;紧接着,他的夫人李小萌也顺理成章地答应来演女一号梦苏。我问毛导演是怎么做到的,他说王雷和小萌已经计划要孩子了,若拍完《爱人.同志》再要孩子时间上会更好,而且作为女演员趁年轻留下一部担纲女主角的作品是很必要的。我直夸毛导演会做思想工作。
拍摄期间有几件事:一是赶上了广东省六十年不遇的降雪,雨水也很大,山洪差点冲毁了我们花了一百多万搭建起来的村落。二是赶上春节,剧组人员的家属从四川成都、天津、大连等地赶来过节,全剧组热热闹闹地办了联欢会,毛导演、韩非同学、美女老总朱川都贡献了不菲的奖品苹果手机。三是唐栋、蒲逊夫妇来剧组探班送来了广州军区最有名的老班长包子,全剧组上下欢腾,共享美食。
而在这期间,我的老母亲一直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ICU病房抢救治疗,之前2014、2015年的春节我都是在医院陪老母亲度过的,每当看着病床上孱弱的母亲,内心都充满了伤痛和苦楚。这一次我陪剧组过完大年三十后,正月初一从广州乘飞机赶到了天津,陪母亲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后一个春节。2016年的3月18日,《爱人.同志》还未关机,我慈爱的母亲告别了人世,与我在天堂的父亲相聚去了……
《爱人.同志》最后在上海松江结束了全部拍摄,旋即进入后期剪辑制作。剪辑师李渊与毛卫宁导演合作多年,很是默契。作曲胡小鸥写出了恢弘动人的音乐。片花打动了很多电视台的朋友和媒体人,都一致称赞。
诚如我开始寻找投资时遇到的阻力一样,发行工作一直不太顺利。我从始至终认为,好东西自然会有好的结果,与那些风过无痕的剧相比,《爱人.同志》更有社会价值,同时也会给投资方带来经济价值。邀请专家、权威开研讨会的时候,我讲了两句话:一是做这部剧的初衷,中国共产党走过无数血雨腥风,多少先辈奋斗牺牲,到了今天,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当初是为什么出发的。二是最近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幅题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而《爱人.同志》便是用电视剧的方式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7年7月底,《爱人.同志》终于在江苏南京地面频道首播了,在没有任何宣传(俗称裸播)的情况下,播出成绩为第一名。紧接着,上海、成都闻风而动相继播出,中央电视台也确定于10月份中共中央十九大召开期间在央视黄金档播出。
回顾这么多年来完成的电视剧项目,让我感慨莫名。真是一个剧一个命,猜得中结尾,猜不中过程,其间五味杂陈。但大家的努力、那些一起奋斗的日日夜夜、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些酒桌上的笑语、那些分手时的握手拥抱都成为了我们一段抹不去的人生经历和共同记忆,而且历久弥新。
《爱人.同志》发轫于蒲逊、唐栋,项目发起者朱川、毛卫宁,拍摄前的剧本修改工作由周宇、张婵娟完成,韩非代表强视公司负责了大半投资以及制片和发行工作,劳苦功高。郭宏作为制片人负责剧组管理和生产,导演张彤负责所有的拍摄实施,美术指导王刚,摄影指导王逸伟、俞波,录音师毛勤若,灯光师宋光辉。感谢所有为此剧做出贡献的领导、朋友和同仁们!这部电视剧是大家共同心血的结晶。
此时窗外秋高气爽。衷心希望《爱人.同志》不会让读者朋友们失望,谢谢您的阅读!
张谦 (电视剧《爱人.同志》总制片人)
2017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