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政策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本书内容包括:区域政策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分析;长三角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内涵、演变及定量化;长三角企业成长历程与总体布局;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与企业区位选择的关联分析;区域开放开发政策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分析;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企业效应分析等。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区域政策既是政府调控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子,相关研究历来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纷纷实施了一系列区域政策,既包括战后初期对落后地区进行财税激励、对过度集聚地区实施许可制度等调控政策,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地区战略发展规划,也包括近年来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实施的推动区域内生发展、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和企业集群发展等新区域政策工具。在区域政策演进的不同历史时期,分析区域政策对企业区位的影响,是探寻区域政策微观作用机制、评估政策效应的有效手段,这在西方区域政策研究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后,区域政策逐渐成为引导我国经济布局的重要手段。在国家层面上,改革初期的沿海、沿江“T”形发展战略、2000年后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战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实施的近50个以促进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区域战略规划以及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在中观层面上,不仅有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特殊经济区,还有各省、直辖市出台的省级区域战略与规划;在地区层面,各类开发区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这些区域政策在宏观上形塑着我国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也在微观上影响着企业的区位选择,这是区域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体两面”。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及学界对于区域政策有“重实施轻评估”的倾向,对其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协调等宏观效应较为重视,而对区域政策的微观影响与效应缺少关注,尤其是区域政策对企业区位、企业发展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还较为缺乏。加之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调控方式转型的关键期,区域政策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不同产业类型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过程与机理存在着较大差异,西方区域政策研究的若干理论假设和分析模型也难以适用。因此,开展中国实践的区域政策对企业区位选择影响研究,对于区域政策效应评估及优化,推动区域政策研究的理论方法进展均有着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江三角洲实施的一系列区域政策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书选择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以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为样本,阐述了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内涵与演变过程,并对区域开放开发政策强度进行定量化表达,在此基础上,本书分析了区域开放开发政策影响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产业类型企业区位选择的机理、特征、过程及强度作用,对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企业效应进行了分析。期望本书能为新时期区域政策评估和改进提供参考,并为区域政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区域案例。
本书以笔者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在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工作期间的相关研究整理而成,能完成本书离不开读博期间师友的关怀与照顾。由衷感谢恩师曹有挥研究员的悉心指导和长期关心,犹记得选题时曹老师让我缩小研究尺度时对我的鼓励,在论文开题遇到问题时给我指点迷津,在论文写作和研究态度方面的言传身教,均使我受益匪浅。在学习和工作期间,曹老师和师母卞老师的热心关怀让我深深感激,无以为报。感谢陈雯研究员、张落成研究员、虞孝感研究员、姚士谋研究员等老师的指导,感谢吴威、梁双波、宋伟轩、袁丰、车前进、王丽、王聪、肖琛、潘坤友、彭颖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感谢父母、妻子宋敏及岳父母的关怀支持,也一并感谢在杭州企业调研时所在学校、学院及相关企业给予的热心帮助。
本书提出的企业尺度上的区域政策分析框架、区域政策强度定量化表达等理论与方法属于交叉性、探索性工作,诸多方面仍不成熟,笔者真诚希望读者能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深化相关研究。最后,鉴于个人水平、资料、时间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刘可文
2016年秋于杭州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
1.2 研究基本思路与结构 5
1.2.1 研究思路 5
1.2.2 本书结构 6
1.3 研究区域简介 7
2 研究进展与评述 9
2.1 企业区位选择研究进展 9
2.2 区域政策研究进展 12
2.2.1 区域政策的理论基础研究 12
2.2.2 多尺度、多视角的区域政策效应分析与评价 13
2.2.3 区域政策对产业、企业区位选择影响的相关研究 16
2.2.4 对国外区域政策的比较借鉴和区域政策演变历程的研究 18
2.3 相关研究进展评价 19
3 区域政策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分析 20
3.1 企业区位选择的动力机制 20
3.2 区域政策对企业区位选择影响的理论 21
3.3 区域政策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强度分析 23
3.3.1 区域政策对三种所有制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强度分析 23
3.3.2 区域政策对不同产业类型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强度分析 26
3.4 区域政策对企业布局演变的影响分析 27
3.4.1 区域政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布局演变的影响 29
3.4.2 区域政策对不同产业类型企业布局演变的影响 31
3.5 区域政策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模式分析 34
4 长三角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内涵、演变及定量化 36
4.1 区域政策的定义与内涵 36
4.1.1 区域政策的定义尚无统一定论 36
4.1.2 我国的区域政策具有丰富的内涵 36
4.2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定义与内涵 37
4.2.1 我国区域开放开发历程回顾 37
4.2.2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定义及内涵 39
4.3 长三角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演变历程 41
4.3.1 区域政策演变分析的框架 41
4.3.2 国家级/省级宏观开放开发政策的演变 43
4.3.3 经济特区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演变 48
4.3.4 开发区政策演变 52
4.4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强度的定量化 58
4.4.1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强度定量化的目的及原则 58
4.4.2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强度的定量化方法 59
4.4.3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强度定量化分析的结论 63
5 长三角企业成长历程与总体布局 69
5.1 长三角企业的成长历程 70
5.2 长三角企业的总体布局特征 80
5.2.1 长三角企业布局特征 80
5.2.2 长三角企业布局的演化 87
6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与企业区位选择的关联分析 94
6.1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与企业增长及布局的数理关联分析 94
6.1.1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与企业增长的数理关联分析 94
6.1.2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与企业布局的数理关联分析 97
6.2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与企业区位选择的时空关联分析 106
6.2.1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与企业总体布局的时空关联分析 106
6.2.2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与不同所有制企业布局的时空关联分析 108
6.2.3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与不同产业类型企业布局的时空关联分析 116
6.3 小结 122
7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分析 125
7.1 企业区位选择的非区域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125
7.1.1 交通区位因素 125
7.1.2 资源禀赋因素 126
7.1.3 产业基础因素 127
7.1.4 市场条件因素 127
7.1.5 社会资本因素 128
7.1.6 生产方式转变因素 129
7.2 企业区位选择的案例调研分析 130
7.2.1 调研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30
7.2.2 区域政策在调研企业区位选择行为中的作用分析 132
7.3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在企业区位选择中的作用 134
7.3.1 回归模型及指标选取 134
7.3.2 回归结果分析 136
8 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企业效应分析 143
8.1 区域新企业成立的效应 143
8.2 区域企业经济活动表现的效应 146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153
9.1 主要结论 153
9.2 研究创新 156
9.3 讨论与展望 157
参考文献 159
附录1 企业调研问卷 167
附录2 杭州地区企业访谈调研名录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