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云校园》详细介绍了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基础,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数字化校园管理手段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案例,诠释了网络化条件学校数字化管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自主化学系的技术与方式,为学校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提供参考。
邱健筠,1965年出生,高级教师,计算机网络管理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窖座教授。江苏省科技教育优秀校长、连云港市高层次人才“333工程”首批“名校长”。精通现代教育技术,熟悉教育信息化管理,其构建的“数字化云校园”模式理念性强、实用性强。发表论文60多篇,主持研究多项省、市级重点课题,曾多次赴江、浙、鲁、穗、沪等地讲座交流。
第一章 理论篇:数字无痕云幔舞
第一节 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第二节 数字化校园建设意义
第三节 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
第四节 数字化校园内涵构成
第五节 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块
第六节 数字化校园建设误区
第二章 建设篇:云卷云舒云霓裳
第一节 数字化云校园建设概要
第二节 数字化校园应用解决方案
第三节 数字化云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第四节 大庆路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第五节 海宁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第六节 大庆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建设方案
第七节 “数字化云科技”课程建设项目计划书
第八节 文化无痕:且行且珍惜
第三章 管理篇:数字柔情云服务
第一节 “云校园”环境下学校精细化管理
第二节 “云教研”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第三节 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第四节 数字化校本教研实施策略初探
第五节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方式探索研究
第六节 基于“云教育”环境数字化实验的实践与思考
第七节 数字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第四章 实践篇:洗尽铅华华云归兮
第一节 智慧课堂:关乎学生成长的叩问
第二节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功能
第三节 基于网络环境下“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第四节 “平板电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五节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的呈现方式
第六节 别让电子白板迷惑了师生的眼睛
第七节 至臻于善网络无痕
第八节 网络搭桥家校互通
第九节 “西三校”联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的实施意见
第十节 媒体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第十一节 公平比太阳更有光泽
第十二节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第十三节 《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第十四节 《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与利用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第十五节 《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与利用研究》结题报告
第十六节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
第十七节 网络教育絮语
第十八节 “智慧校园”:推开那扇虚掩的门
附表
印象作者
1.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数字化校园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处理大量的管理数据,提高了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
2.数字化校园建设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推进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数字化校园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全校所有部门的信息编码统一,使学校的所有信息能够实时自动地互联互通,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保证了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消除了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冗余,将学校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网络应用系统进行了统一整合,消除了学校信息孤岛问题,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消除对数据的重复管理以及数据不同步的问题。学校各个部门分别管理自己业务的相关信息,数据采集人口唯一,所有信息实现共享。当某个部门需要用到其他部门信息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得,这样就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劳动,节约了人力成本,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存储。
3.创建新型的学习环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作为知识传授场所的功能存在一定的限制,而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终生求知的能力上,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互联网与外部世界以及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建立十分广泛而又深刻的联系,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准社会的实践环境之中,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不断碰撞,不断整合,从而为开发人的潜能和实施个性化培养创造条件。
4.建设和充实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为信息化教学、远程教学与管理提供技术和资源基础。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为核心内容,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远程化、智能化,大大拓展了学校的概念,为学校的跨地域传播知识和远程业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5.领导管理决策数字化,提高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数字化处理,使领导者最大限度地拥有管理资源,能够集中集体的智力、智慧,便于明确决策目标、论证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支持,进一步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
第三节 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应以“设施先进、风格统一、覆盖面广、应用广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为原则,尽量合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资源,避免重复性的投资与浪费。在资金允许的。隋况下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加大数字化校园软件建设资金的投入量。其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兼顾统筹考虑、分阶段开展的实施原则。如何合理分配使用资金,分清管理平台的轻重缓急,让现有的设施都能发挥出效益。再次是注意系统性和持续性的系统建设原则。由于设备的不兼容性和软件开发的排他性,许多设备与软件之间不能兼容,所以在选择硬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软件的兼容问题,在选择软件平台的时候更要考虑与硬件的关联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最后还要考虑数字化校园整体性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建构数字化环境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标准的统一又要考虑到学校发展的特色,不能按一个模式去建构,要体现学校特色化发展与个性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