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晚清民国以来,章太炎、梁启超、钱穆、侯外庐、杨向奎等先生后先继起,对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范式。近40年来,陈祖武先生秉承杨向老之教,尊重历史,求真务实,以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在传承中寻求创新,提出“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理念,强调“乾嘉学派是一个历史过程”,指出晚清学术“会通汉宋以求新”,中国学术依然
《马磐庄语录》的发现与出版,不仅能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我们对程智思想的认识,而且将马衍这一重要人物的学术思想相当完整地呈现出来。《马衍集(精)》无疑是研究马衍、完善丰富程智学派思想的主要资料。本书采用影印方式出版,约为320幅图片。
王夫之作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其思想体系既继承了宋明道学的理论渊源,也体现了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在对宋明道学基本问题进行重新阐发的过程中,他将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的“存天理”等基本问题落实到现实的可以践履的“遵礼”上来,形成了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据枢纽性作用的“遵礼”系统。对这一包含多个层面、多个环节的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复杂
本书比较整全地呈现出船山体用思想结构及其相较于道学传统的差异性。船山体用之基本义是气作为宇宙全体的变合流行,其无方所无定体,无法被抽象为不变本体,人只能在聚散变化之用中见体。此义在性论层面即性日生日成,性体不是初生之际受命于天的某种不变本体,而是来自天之生生之德。继善成性,以后天之习使其不断充实生成,接近精纯整全之天德
本书是研究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的学术专著。本书叙述了船山学是由王夫之本人所阐释和建构起来的学术思想体系及其后人对船山思想和精神研究成果的总和,论述了船山学在哲学、伦理、道德、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呈现,探讨了船山精神的本质,分析了其中蕴含的人本主义精神、公义为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民为国本的民本主义精神、革故鼎新的求实
太谷学派学术糅杂、传闻神异,众多著述堪为学术研磨之佳品。鲁迅、范文澜、马裕藻、沈兼士、柳诒征、马一浮、熊十力、戴逸、李文海等近现代知名学者皆曾关注此团体,可见其学术价值之珍贵。20世纪,《太谷学派遗书》问世,为太谷学派研究开创了新局面。本书通过选取《太谷学派遗书》中的重要文献并进行解读,为学术界了解太谷学派基本思想提供
本书旨在从伦理思想史和经济学史的视域,以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为背景,结合与同时代英国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比较,探讨颜李学派伦理思想中的人性论、义利观、“习行”修养方式、“经世致用”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内容,揭示其在中国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学术兴衰的缘由和在现代的理论价值 颜李学派的伦理思想作为
本书着眼于诠释,故因诠释对象的不同而在结构上分成六个部分:读《大学》、读《中庸》、读《论语》、读《孟子》、《思问录》、《正蒙注》。这与一般著作以问题为焦点在全书分章有所不同。然而,这样一来,各个部分的讨论中难免会有重合与交叉之处,使得同一个问题(如理气观)的讨论有时分布在不同地方,而没有集中呈现。从这一点来说,全书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