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贻典,明末藏书家、虞山诗派遗民诗人。年少时,即笃志于坟典,学问极有根底。博学工诗,弱冠后与里中诗人吟咏结社,刻《虞山诗约》论诗谓法与情不可缺一。又工书法,尤长汉隶。精校审、富于藏书,多善本。入钱谦益门下,又与毛晋结成儿女亲家;对冯班、孙泯自诗集,皆搜讨佚编,并为之刊行,明亡后频频出入于牧斋红豆庄、遵王述古堂、毛晋汲古
本书立足于北京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打造网络文学重镇的背景,综合政产学研各方智慧优势,借助数据分析及趋势判断,对2017-2018年北京地区网络文学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期展示北京网络文学发展全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主报告包括北京网络文学的发展环境、发展群像(作品群像、
2017年2月、6月,*总书记先后两次就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做出重要指示。2017年2月,市委书记蔡奇就推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工作做调查研究,强调要以高度历史使命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文化是通州主要的文化基因,运河文化精神是通州作家精神构建的母体。将当代通州作家作品的人味、运河文化的水味、城市副中心建设通州味
本书主要分为六章,内容包括:格韵说的历史渊源、格韵说的出现与宋代诗学的转变、苏轼与格韵说的初步建构、黄庭坚与格韵说的继续发展、范温对苏黄格韵说的总结与深化、格韵说在南宋的演进等。
一个节日就像一个人,都有一段故事,都有几首诗词。本书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作品继承了作者以往清丽雅静的风格,将带领读者沿着古典诗词温柔曼妙的轨迹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锦苑之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里的烟火之味与繁盛之美。
本书从数千篇新闻稿中精选了200余篇,内容划分为四个部分,涵盖兰州理工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党建思政等中心工作,集中反映了学校在这一不同寻常的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发展成绩。
这是作者童年记忆系列散文的第五本。文章普遍短小精悍,语言清新,文笔流畅,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点滴感悟信笔成篇,极富生富情趣,颇见大家风范,读来令人轻松愉快、唇齿生香。
本书系杨培红感恩·励志系列小说选集。故事发生的时间,发生在20世纪末至当下,正值社会从封闭保守到改革开放的转型期;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地域特色鲜明的川东北深丘大地。四川盆地东北部曾有一个迷失的国度充国,她经历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西充位于盆地中部偏北,是嘉陵江与涪江的脊骨地带,这样一个小县,人们的生活习惯、思
《伶工之词:唐五代宋初词史》认为:词体的起源发生阶段,在于唐五代宫廷文化之中,并延续到宋初词坛。伶工之词,原本的含意仅仅是以宫廷乐工代指宫廷文化背景之下的的词作,曲词形式在其产生初期,主要是李白在盛唐玄宗宫廷,以宫廷乐府《清平调》基础改造而为《清平乐》,遂为词体形式的*早创制;到西蜀花间词、南唐后主词,乃为唐五代时期的
《景观诗话:重建与自然的缘分》希望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重新体会古诗(唐诗)。抹去古诗经年累月的浮尘,用现代人的生活体验,亲近它们。重温它们给我们的那种对自然自然而然的喜爱,还有一些陌生了的温文尔雅。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那些记录和描写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