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投资争端领域,通过ISDS仲裁机制,建立一套被各国所普遍接受的、统一的全球治理的规则和标准是不是可能的?如果可能,它是如何被制定的?如果不可能,这一体系又是如何实现治理的?《国际投资争端的全球治理》以质性研究为主,通过对国际投资争端治理体系中国家和仲裁庭之间互动的刻画分析和展现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全球治理的演化。作为
全国各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促使法律服务需求的迅速升温,同时也给国内法律服务业带来冲击。因此,积极探索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开放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加快我国法律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律服务业开放的规则研究》共五章,以国际服务贸易法律制度为基础,分别阐释了全球化、逆全球化时代
本书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对我国环境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效率评估,围绕环境侵权法的责任分配原则、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注意义务标准的厘定、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因果关系举证责任的分配等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澄清了传统环境侵权责任法律理论中的诸多流行误识,有助于消除我国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领域立法与司法实践之间的抵牾。
中国促进国际法治报告(2017年)(英文版)
理论和现实的疏离,使得职业打假群体始终游走在灰色地带。本期选的三篇文章分别来自学界、司法和执法部门,围绕职业打假的功过是非进行热烈争鸣,当然,职业打假群体作为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必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诚信社会的构建而式微。本期还精选了三篇学者文章,分别从行政法、经济法和社会法的视角对土地出让协议的属性、经营者集中
《人工智能法学研究》旨在打通人工智能学界与法学界的对话通道,为人工智能与法律交叉融合研究成果搭建专门的发表平台,希冀助推法学界、人工智能学界展开理论联系实际的合作研究,培养从事人工智能与法律研究的青年学者,培育人工智能与法律研究的重大研究成果,为国家人工智能发展和法治建设提供参考。
《明清时期对云南民族认知的演进与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视角下,通过对明清云南省志的全面解析,就明清云南民族认知演进和国家西南边疆治理进行深入研究。明清时期国家政权对云南民族的认知经历了由收集民族外貌服饰、生产生活方式等表征信息,到关注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和国家民族双向认同的发展过程,认知模式也由明代以汉人移民区为核心向外拓展
本书以票据法为视角,分别从民商事习惯调查对立法的影响,票据立法的移植与本土化,商事裁判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几个方面出发,结合其他商事部门法内容,对民初商法本土化进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和反思。全书分为五章:本书共有五章,*章介绍我国传统票据的沿革,并对清末的志田案进行分析评价。第二章评述清末、民初的民商事习惯调查和传统
《量刑研究》是西南政法大学量刑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文本研究、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本书为《量刑研究》的总第4辑,设置了理论前沿、专题研究、改革实践、研究综述四个栏目,收录10篇文章,内容涉及国内外关于量刑研究的最新理论与改革实践。
《民商法论丛》1994年创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法学类集刊,亦为CSCI来源刊。本书是第69卷,分为专题研究、判解研究、法条评释、体育法、域外法五个栏目,收录了15篇文章,对混合法域的法律文化移植、商事习惯中的公序良俗规则、诉讼时效制度的正当性、国际体育仲裁的独立性问题、股东会决议的效力问题、异议股东的回购请求权问题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