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张少康文集》第五卷,包括张少康先生论文集两种,《文心与书画乐论》及《朝华集》。《文心与书画乐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过繁体字版,现以简体字出版,结构稍有调整,删去《<司空图诗文集笺校>序》一文。此文集包括对《文心雕龙》《姜斋诗话》等文论要籍,以及佛教与文论、诗论与乐论及书画理论、古代文论范畴研究等重要课
法国来华耶稣会士孙璋于18世纪30年代用拉丁文翻译和阐释了《诗经》,题为《孔夫子的诗经》,这是西方出现的首个《诗经》全译本。本书在《诗经》西传史、中国诗经学史和礼仪之争三大脉络中,对这一鲜有研究者关注的《诗经》译本做出了全面考察。《孔夫子的诗经》不仅是一本译诗集,而且是一部西方诗经学转型期的标志性著作,从《孔夫子的诗经
《关键词(第一辑)》共分为“主编寄语”“方法论”“学者论”“要籍叙录”“成果总目”“学术动态”等几个部分。
《西厢记》是中国封建社会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塞莱斯蒂娜》被认为是仅次于《堂吉诃德》的西班牙名著。这两部作品虽然诞生于它们各自的社会历史和文学思潮中,在文章结构和风格上都颇具特色,但它们之间存在多处明显的巧合。这些巧合不仅体现为其故事情节均围绕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展开,还体现在情节发展、戏剧结构、人物特点等方面,特别是它们都
本书以晚清小说中的“新人”形象为研究对象,结合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阐明“新人”形象的具体内涵。在晚清时代背景下,“新人”形象分别呈现出独立性、主体性、民族性和乌托邦色彩。晚清小说中的“新人”形象,代表了晚清思想文化界对理想国民的想象和期待,是一系列政治、文化、思想观念在小说人物塑造上的展现。晚清小说“新人”形象的出现是
《燕赵中文学刊》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每年出版两辑。本刊立足燕赵大地,以刊发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最新成果为主,设有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语言与文字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语言学研究与汉语教育、燕赵文史与区域文化研究等栏目。
尼日利亚是非洲英语文学的重镇。本书是国内目前较系统地研究该国英语小说的专著,选取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重要作品为研究对象。编排上没有按照作家的出生年代或作品的发表时间来安排章节顺序,而是聚焦这些作家作品所触及的重要历史现实问题或文化母题,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研究内容既有作家作品的“内部研究”,又有创作语境的“外部
长期以来,作为一种边缘化的文学体裁,儿童文学较少成为我国法语语言文学界的研究对象,几无学者对其历史演变、理论构建和文体实践进行系统探讨。但事实上,自17世纪末贝洛童话出版以来,法国儿童文学历经拉封丹、卢梭、凡尔纳等人的扩充与发展,已成为具备成熟的理论体系和齐备的文体创作的文学门类,有极大的史学、文学与美学研究价值。本书
本书以散文为主,包含两篇短篇。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生活随想,有旅行笔记,有心得体会,有读书随笔,这些都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用一双寻求美的眼睛和一支笔来展现所感所悟。如果能带给读者一些温馨和温暖,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悟,便达到了作者的初衷。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东北抗联文学综论、作家作品研究和经典文本解读三个方面梳理了历时90年的东北抗联文学创作概况和不同阶段的创作特征;总结了东北抗联纪实文学的创作特点是以“真实性”为精神内核呈现出近历史真实的整体趋向,对于被忽视的东北抗联儿童文学创作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出其重要价值;最后,书稿对《音乐会》《密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