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基于清代太白山民间信仰(雨神、山神)及其衍生品景观发展历程的解析为基础,力图从中找出清代民间信仰、景观发展与区域社会之间或隐或现的关系。清代陕西众多的雨神中,太白山神成为最具影响者。清以前太白山神的发展状况,是其在清代发展的基础。太白山神产生于汉魏之际,其产生与道教关系密切,但为民众所接受,则是因其与求雨的关系,
陈抟(871~989),在《宋史》里有传,字图南,号扶摇子,历经晚唐、五代、北宋时期,著有《胎息诀》、《指玄篇》、《观空篇》、《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是道家著名学者、养生家。其修炼思想对道教内丹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易学思想对儒家学派的邵雍、周敦颐、朱熹等人产生
《道教学刊》为集刊,计划每年出版两期,其目标是探索国际共通的老学与道教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多样性的道教学术新范式,引领国际老学与道教学术前沿,每期包括学者访谈新史料专题论文动态与书评4个栏目。本期主要为首届关公文化国际前沿论坛论文选刊,包括《<龙门正宗四修同真教谱>文献二则》《中国社会中的关圣帝君》《宋元道法文献中的关羽
《宗教与历史(第十一辑)》所收录的12篇文章研究时段均为近代,其中中国基督教史领域10篇,近代朝鲜基督教史和近代中国天主教史各一篇,作者多为本领域的青年才俊。编者根据文章主题划分为五个栏目,依次为人物与事件、社团与事工、女性研究、文献研究、域外视野。这些主题大都是近年国内基督教史学界的热门话题,本辑所收文章分别围绕上述
本书以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西夏文《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为研究对象,对该经的全部存世编号进行了系统梳理。以西夏仁宗仁孝时期的校译本为研究底本,同时参校惠宗秉常时期的初译本进行了全文对勘和释读。本书通过对同一部佛经新旧两种译本的综合对勘,明确了西夏文献中存在通假现象。此前,学界对这一问题未见任何研
《禅悟的实证:禅宗思想的科学发凡/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从古今、中外、文理三个维度,围绕禅悟揭示真性这个出发点,依据新科学及其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特别是有关当代物理科学、心脑科学、数理科学、混沌科学等的新成就,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禅宗的元逻辑哲学思想、表现形式以及现代意义。在具体内容上,主要是从文理学科交叉的角度,来对深
《中国佛学》为集刊,一年两期,每期栏目固定,包括汉传佛教教史研究、义学研究、佛教与传统文化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每期刊发20篇左右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者的学术论文。从总第31期开始由我社出版发行,目前已出至第43期,已在我社出版了13期。《中国佛学》为中国佛学院的学报,其前身为佛教内部刊物《法源》,2010年更名后正式
《海南黎族艺术中太阳崇拜文化意象研究》站在艺术学研究视角,对海南黎族艺术中所体现出来的太阳崇拜文化进行研究。黎族的织锦纹饰、织造工艺、文身、神话、民间故事、铜鼓纹饰、骨簪、银饰等艺术类型都体现了太阳崇拜的观念,并从起源性、群体性、社会性等角度探讨黎族原生态艺术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命内涵。本书研究材料多为田野考察收集,是深
妖怪学是日本佛教哲学家井上圆了于19世纪末开创的一门学问。本书选取天狗这个中日两国为人孰知的且具有代表性的妖怪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史料分析,立体地还原妖怪与天狗的本来面貌,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动态地把握它们的嬗变过程,从思想史的角度,剖析社会思想文化变迁对它们带来的影响,通过跨文化比较,透视中日差异背后的思想文化背景原因,
祭司是古代埃及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不仅主宰着宗教世界,而且还渗透到世俗社会,对古埃及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本书从祭司势力的演化和发展、祭司的构成和职能以及祭司的收入、特权和祭司职位的获取等三个方面对这个群体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阐释了这些站立在普通人和诸神之间的神庙官员,确实塑造和指导了古代埃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