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主要内容为:一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史有半部是人才培养组织创新史。人才培养有“主流教育”和“非主流教育”两条线,为培养“好”人才,中国政府、高校、社会以“非主流教育”探索人才培养组织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跨学科教育,有别于专业教育但又以专业教育为基础,采用跨学科的手段、方法培养具有一
深化产教、科教融合与旅游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是高校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本书在理论上基于产教、科教融合与旅游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背景、市场背景、实践背景、学术背景,结合协同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三螺旋理论等,解读协同发展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分析协同发展的内涵、现状、历程,阐
在长期的试错和纠错中,乡村社会发展出一套以文化调适为主要机制的社会治理系统。在乡村社会从传统的简单社会转变为复杂的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治理资源碎片化,无法系统性地发挥作用,需要改进,需纳入国家现代治理的范畴。新的社会治理系统应当找寻传统治理与现代治理的有效契合路径。国家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借助文化的治理功能,锻造
《数字大羊:一个中国乡村社交媒体在地化的民族志》一书通过详细描绘和分析居于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人运用社交媒体的过程,并将这种分析与媒介技术实践者的生命历程、生活情境、文化身份、地域特征、流动轨迹、时间体系等诸多方面结合起来,将社交媒体技术所面临的全球与地方的关系放置在当今中国的文化时空中,建立了“社交媒体在地化”的分
本书选取八个非通用语国家,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意大利、匈牙利、葡萄牙,通过对其教育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整体描述,全局摸排,透析非通用语国家教育理念,制度格局,旨在探索国际教育发展规律,为深化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新时代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教育扶贫,一直是全球的热议话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联合国就于2015年提出了“教育2030议程”,对于全球的贫困问题和教育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和目标,致力于保障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权利与义务。自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以来,中国在减贫、脱贫、精准扶贫上的成就有目共睹。教育作为实现阶层跨越、摆脱贫穷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中国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地研究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教育期望、心理健康和教育投入等问题,从社会网络角度探讨留守儿童社交行为,以及留守儿童的霸凌问题;(2)将曾经留守儿童视为一个群体,与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进行比较研究;(3)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提出了定义二代流动儿童回流的新方法;(4)关注
为了增进社区教育保障体系的知识积累和促进现代化社区教育保障事业的发展,本书从学理层面与实践层面对我国社区教育保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社区教育保障植根于教育公平的思想理念,教育公平思想具有普适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这决定了社区教育保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社区教育服务需求。根据学界已有成果与实践
和顺图书馆位于中国西南边城腾冲,创建于1928年,是和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在一定意义上讲,和顺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乃是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的历史缩影,甚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图景的集中呈现。就和顺图书馆自身发展而言,它经历了由私立图书馆到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功能也不断扩展延伸;就和
本书提出了三材、三境的理念。帮助家长去了解孩子的三材,三材即生理、气质、智能,身体健康发展是孩子一生自信的起点,了解每一个孩子9大气质的独一无二,用以提升优势,强化弱势来培养孩子的竞争力。三境即父母正确的教育观念的环境,适合孩子性格特点成长的环境,滋养孩子的六大心理基本需求的心灵环境。通过了解孩子的三材,打造适合孩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