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6岁孩子爱听的方式讲述国学经典故事; 精炼故事情节,在通俗易懂的有趣故事中熟悉四大名著; 精美的插图全方位呈现,让孩子在阅读中身临其境,助力孩子画面感和想象力的培养; 注音版可以让孩子边读边学,从小爱上阅读,自主阅读!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是一位晚唐才子诗人。他的爱情诗擅长运用绮丽优美的意象,去构建他自己深情绵邈的情感世界,诗歌写得隐晦迷离、要眇动人,为古往今来的读者所喜爱。元好问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历来批评家都爱为李商隐诗歌作注,希望能从中窥探他的情感故事、人生经历,但从没有达成一致的
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是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笃信佛教,诗歌常常和佛教精义相结合,有“诗佛”之称。擅长作画,苏轼称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本书是戴望舒作品的精选合集,包括散文和诗歌。戴望舒的作品浸染着中国古典文化的情愫,又受到外来诗潮的影响。同时,本书还将戴望舒短暂而辉煌的人生经历罗列于作品集前,将其文字中的思想精华提炼出来,便于读者了解戴望舒的思想来源。
本书是徐志摩诗歌、散文的精选文集。这本浓得化不开的诗歌散文集,处处是他的诗化语言,处处是他的美学情愫,让读者能够一窥这位多情大家的丰富心理。同时,本书还在开篇概括了徐志摩的生平、创作及艺术成就,将其文字中的思想精华提炼出来,便于读者了解他的创作背景。
本书精选了老舍先生的散文作品,让读者从中感受到老舍作品的朴实无华与诙谐幽默。老舍一生著述丰厚,作品有小说、话剧、诗歌等,其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趣,在语言上的特色是幽默、北京韵味和雅俗共赏。另外,本书还在开篇概括了老舍的生平、创作及艺术成就,将其文字中的思想精华提炼出来,便于读者了解他的创作背景。
《中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实践》一书通过认真梳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从中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诗经》、白居易诗歌、《西厢记》《牡丹亭》《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五四诗歌、鲁迅小说、先锋小说等,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方法和批评术语对中国文学中所呈现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细致准确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的形成及其功业;金莲川藩府文人的心态与情怀;金莲川藩府文人诗歌创作研究;金莲川藩府文人的文章、词曲的研究以及藩府文人文学创作与元初北方文坛等。
华世奎,晚清诗人、书法家。字璧臣,一作弼臣,自署天津华七、思闇居士、北海逸民等。天津人。父华承彦,营盐为业,富藏书且精于易学。华世奎幼承庭训,一生学业,尤其是书学造诣,得于家教者甚多。后又师从津门诗学大家杨光仪,并奉手于晚清名士张佩纶。受他们影响,华世奎不仅工书法,而且擅诗文。著有《祖父母遗事存略》《先考屏周府君、先妣
该书选取宋代至清代具有代表性的词人名作七十余篇,逐篇配以赏析文章,并附录三篇文章《怎样读宋词》《怎样读清词》《怎样按谱填词》。作者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探索古人的心灵,在赏析的过程中融入现代人的意识,以期发现古典作品的艺术光辉与新的意义。“去以心发现心”,实为一种“心解”,与传统的注释、评点、讲解等比较起来更有自己的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