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地质图》(1:25000)是作者在参加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野外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历次南极科学考察和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编制而成。本图主要反映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地质构造格架和构造变形特征、中元古代拉斯曼岩群的岩石组成和层序、早古生代花岗岩特征、第四纪冰水沉积与剥露过程,以及铁、铜等矿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利用当代高新技术加大对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和防治,已刻不容缓。当前迅猛发展的新型成像雷达技术(极化雷达、干涉雷达)为地质灾害雷达遥感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自然灾害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实践表明,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是一本理论基础全面、技术方法系统及应用实例丰富的地质灾害学专业书籍。《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内容包括3篇11章,以国际上流行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体系为纲,基于作者多年从事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实践,系统总结了国际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实录了不同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铀矿地质学概论(英文)》重点介绍铀矿床的基础内容,共12章。第1章主要介绍全球铀资源分布及铀矿床的分类;第2~12章针对不同类型铀矿床的地质特征,介绍其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物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特征以及成因模式等,同时辅以典型矿床作为实例。
本书针对复杂介质多场耦合裂缝演化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分析,详细介绍了复杂介质多场耦合扩展有限元理论及应用。全书共6章,按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全面详述了扩展有限元方法在复杂介质多场耦合裂缝演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就扩展有限元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二部分(第3、4章)系统论述了复杂介质热流固
《国外火山(成)岩油气藏典型实例与成藏条件》通过分析国外火山(成)岩油气藏典型实例,以盆地为基础,开展盆地背景、储层和油气藏运移、聚集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国外典型火山(成)岩油气藏形成条件、运移和富集规律,完善了火山(成)岩油气成藏地质理论,系统梳理了国外典型火山(成)岩油气藏储层岩性、岩相、成藏条件。
巨型滑坡,因其形成与演化机制复杂,且治理工程实施困难,一直存在治理工程“设计难”“评估难”“决策难”的问题。本书基于国内外300余例巨(大)型滑坡资料的系统分析,以及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等手段,对巨型滑坡分类与特征、致灾机理、破坏模式与风险评估、治理模式、防治原则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滑坡防治设计的巨型滑坡定义、
本书系统介绍了三维地震应用于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气分布预测和稠油蒸汽腔分布预测的技术: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储层构造解释、有利储层预测、储层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及动态历史拟合等。首次系统论述了“从地震数据到油藏数值模拟”和“从油藏数值模拟回到地震数据”的循环流程的“STS油藏表征技术”。论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是稠油蒸
本书作为《中国关键元素地球化学丛书》之一,提供了锂、铍、铌、钽、铷、铯、锆、铪、钪9个稀有元素和硒、碲、镓、锗、铟、铊、锶、钡8个分散元素在全国岩石和土壤中的含量和时空分布特征,阐述了稀有分散元素与地质背景、地理景观和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关系,特别是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新能源电池材料锂资源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富硒农产品土壤地
刘嘉麒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地质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2021年正值刘院士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周年之际。六十年一甲子,刘院士勇攀科学高峰、带领中国火山研究走向世界、让公众认识科学。为进一步了解和弘扬刘嘉麒院士的业绩和学术思想,刘院士的同学、好友、学生纷纷回忆了与他一起学习、工作、生活的种种过往。纪念文册编录收集了39篇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