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总体撰著框架遵循历史和逻辑有机结合的原则,由四大紧密联系的版块构成: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形成背景、总体风貌和基本精神进行系统考论,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整体性和规律性的总体把握;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儒家、道家道教及佛教文化进行系统阐释;进而对包括哲学、文学、史学、兵学、法律、艺术和科技等具体文化门类进行深度
《世界汉学(第10卷)》主要内容包括汉学与汉学家在德国——过时的概念?;“在中国人们吃月亮”——19世纪到21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傅斯年眼中的哲学、诸子及中国哲学;康熙大帝、路易十四与天主教入华;在世界的另一端:移居蒙元中国的中世纪艺术及其语汇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近世棘途:生态变迁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是由作者夏明方十余年来陆续发表的论文汇编而成,大体上围绕着明清以来中国的自然灾害,从生态变迁与农村市场、灾荒与早期工业化、减灾救荒与政治体制的嬗变等方面展开论述,力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化艰难崎岖的进程。《近世棘途:生态变迁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对自然灾害之形成机制的人文化思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最为繁盛的时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有“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说法。《文治大宋》结合宋代的文化环境与文化气氛,从多角度展示大宋三百年在艺术、教育、科技、思想等各方面的伟大成就。
秦汉魏晋南北朝是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黄河文化与胡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通过秦汉魏晋南北朝不同时期少数民族与黄河流域的社会交往,论述了秦汉时期少数民族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融合过程,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入主黄河流域对黄河文化繁荣的影响,特别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对黄河文化的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由中古转向近世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黄河文化既成就辉煌却又不故步自封。《唐宋时期黄河流域的外来文明》系统论述了唐宋时期黄河文化通过对外来文明的合理吸收,使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明最终定型,并走向成熟和鼎盛的过程,为我们认识古代中外文明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切入点和视角。《唐宋时期黄河流域的外来文明》适合历史
本书适合历史、考古、文博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阅读。黄河流域作为史前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是研究上古时期社会复杂化的首选,而聚落在社会复杂化进程中具有表象意义,其发展过程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结构变迁的脉络。本书从宏观的角度总结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聚落的类型和演化规律及模式,从微观的角度解剖聚落组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