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近年来嘉陵江下游地区考古发掘成果的汇编,地域涵盖嘉陵江及其支流涪江、渠江流经重庆境内所覆盖区域,内容包括新石器、商周、秦汉至六朝、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考古遗存,可以大致构建起这一地区古代物质文化的发展序列,对研究嘉陵江流域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玉器年鉴(2015)》是对2014年玉器市场的总结与研究。目的是通过《中国玉器年鉴(2015)》的阅读,使读者对当年的玉器行业有一个基本认识,能正确把握玉器行业未来趋势,为厂家、商家、行家及藏家提供把握玉器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工具。《中国玉器年鉴(2015)》适合于从事玉器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广大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对凉山四十年来考古资料做了详细的收集与整理,对过去已有的研究作了回顾与总结,并对各时段的研究作了系统梳理。作者在学术界前辈的研究基础上对凉山考古学文化作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东亚大陆“X”形文化传播带的新观点,并讨论了凉山考古学文化圈在东亚大陆“X”文化传播带上的位置。
奇和洞遗址被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是福建省唯一一处年代从新旧时代过渡到新时期时代中期的遗址,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本书以大量图片、线图为主,辅以少量文字说明,形式生动活泼。图鉴收录照片近500张,线图近90张,囊括精美遗物标本225件。将奇和洞遗址3期文化面貌得以全面呈现。
本书是宋庆龄故居、李大钊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茅盾故居、老舍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这八家名人故居纪念馆开展联合展览活动十五年的纪念文集。全书分为含英咀华、展览纪实、个人记忆三个大部分回顾和展示这一富有文化特色的活动。
淇县黄庄墓地Ⅱ区于2006~2007年先后经过两次发掘,共清理清代墓葬1座、西汉晚期至东汉晚期墓葬30座,墓葬出土有陶、铁、青铜等质地的随葬器物。本报告就是上述两次考古发掘成果的总结,对于揭示淇县西部平原地区的汉代墓葬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新峰墓地位于河南许昌禹州,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发掘项目之一,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发掘,共清理战国至清代墓葬551座,其中505座为战国秦汉时期。本报告是对战国秦汉墓葬的报道。这批战国秦汉墓葬可分为土坑墓、砖室墓、砖石混筑墓三大类,出土各类遗物2830件(套)。墓葬分为九期15段,年代跨度从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湖北省考古发掘报告集第6号: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第六卷)》共收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湖北丹江口库区田野考古发掘简报14篇。丹江口库区是长江、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整合的重要过渡地带,考古发掘表明,这里保存着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时代文化遗存。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学术丛书:西方传教士与中国甲骨学》将视角集中于甲骨学草创期(1899-1928)和发展初期(1928-1939)活跃于中华大地的西方传教士身上,研究其甲骨购藏、流布、保存、著录等甲骨学活动及代表著作、学术观点、主要贡献与深远影响等,进而勾勒其甲骨学活动轨迹。同时,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相关
《湖南考古辑刊》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关于湖南地区考古学发掘与研究的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系列学术文集。《湖南考古辑刊(第11集)》为丛书的第11集,收录11篇考古发掘简报和11篇研究论文。简报公布了谢家山旧石器地点、石门县旧石器遗址、白面寨遗址、大畈遗址、兔子山遗址九号井、老屋背遗址、窑头古城遗址、酒埠江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