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见曾是继王士禛之后又一位主盟江南文坛的山左诗人,他凭借两淮盐运使的身份和爱才好客的通达个性聚集起大批文人学士,极大地带动了山左和江南两地诗文、学术、戏曲、书画的发展,为清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主持编纂的《国朝山左诗钞》是清代第一部山左诗歌总集。本书以卢见曾与《国朝山左诗钞》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卢见曾的生平经
《中国诗歌研究》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所创办的大型学术丛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自创刊号起,先后设置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等栏目。其中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为特色栏目
本书精选《文心雕龙》名言340句,在注释、翻译的基础上,逐句进行疏解,或追溯名言的源流,或解释名言的内涵,或列述名家的评点,或举证现实的应用,或点出前后的呼应。这些疏解方式往往相互交织,共同支撑,以文艺理论为主又延伸至文学、文化等领域,力图展示《文心雕龙》名言所具有的多样内涵与多重价值,在体例上颇具特色。 在疏解过程中
《西厢记》是中国封建社会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塞莱斯蒂娜》被认为是仅次于《堂吉诃德》的西班牙名著。这两部作品虽然诞生于它们各自的社会历史和文学思潮中,在文章结构和风格上都颇具特色,但它们之间存在多处明显的巧合。这些巧合不仅体现为其故事情节均围绕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展开,还体现在情节发展、戏剧结构、人物特点等方面,特别是它们都
法国来华耶稣会士孙璋于18世纪30年代用拉丁文翻译和阐释了《诗经》,题为《孔夫子的诗经》,这是西方出现的首个《诗经》全译本。本书在《诗经》西传史、中国诗经学史和礼仪之争三大脉络中,对这一鲜有研究者关注的《诗经》译本做出了全面考察。《孔夫子的诗经》不仅是一本译诗集,而且是一部西方诗经学转型期的标志性著作,从《孔夫子的诗经
《关键词(第一辑)》共分为“主编寄语”“方法论”“学者论”“要籍叙录”“成果总目”“学术动态”等几个部分。
本书以晚清小说中的“新人”形象为研究对象,结合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阐明“新人”形象的具体内涵。在晚清时代背景下,“新人”形象分别呈现出独立性、主体性、民族性和乌托邦色彩。晚清小说中的“新人”形象,代表了晚清思想文化界对理想国民的想象和期待,是一系列政治、文化、思想观念在小说人物塑造上的展现。晚清小说“新人”形象的出现是
本书内容包括开天辟地、人类起源、大洪水、古代的多神信仰、美丽的日月传说、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争帝之战、三皇五帝之谓、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等。
本书的主人公郁斯贝克是一位波斯贵族,他在法国旅游期间,不断与朋友通信,靠跟他众多的女人信件来往进行意淫,以非凡的能力在脑子里去疼爱,去憎恨,去杀人。小说通过郁斯贝克在巴黎的所见所闻,以令人着迷的笔力描绘了18世纪初巴黎现实生活的画卷。
本书通过对《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一》四十五则词集提要的笺注,结合史书、方志、文集、诗话词话、笔记小说、人物传记等相关资料,笺注传主生平概况、馆臣引言出处及辨讹纠补四库馆臣于年号月份、引书引文、人事考据、作品考证、文字校勘、卷数阕数等方面的失误,并加以材料举证,以此丰富“四库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