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灭绝是全球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属于极度濒危的物种,其现存个体数少于最小可存活种群的个体数,且常常分布地域狭窄,天然更新极差,面临着极高的灭绝风险,是重点保护的对象。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201
本实验教材系统介绍了植物生物质主要组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植物油脂等的分离及其转化为能源、材料及化学品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囊括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基础理论知识、实操性实验等多方面内容,注重植物生物质组分分离原理的应用及植物生物质组分转化实验的可操作性,并与实际生产过程相联系,涉及的分离方法及转化产品
本书记述了我国海产红藻门真红藻纲中的三个目—孢石藻目、珊瑚藻目和无节珊瑚藻目,包括4科,9亚科,16属53种,每个物种均有形态和构造描述、产地、习性和分布,并附有绘制线图及显微照相构造图106幅,外形图版5面。本册在中文版本内容基础上,吸收**研究成果,采用国际**分类系统编排。与中文版相比,增加了2目,2科,3亚科共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太湖流域(江苏)水生态监控系统建设与业务化运行示范”研究成果之一。本书涵盖了浮游藻类的基本知识、生态特点及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详述了淡水浮游藻类野外采样方法、实验室内分析方法、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等,还对太湖流域(江苏)淡水浮游藻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阐述。书中的藻类鉴
《宁夏草地植物图鉴》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宁夏天然草地植物的专业图鉴。共收集宁夏草地植物43科167属398种(包括种下等级),在内容上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科属分类、形态特征、产地、生境和饲用价值,同时借助彩色图片对每种植物的生境、叶、花和果等特征进行了全面展示,弥补传统植物志的不足,便于读者识别
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迅速,依生命科学发展而生又支撑生命科学发展。本书根据近期该领域发展情况,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在编写过程中,既注重反映基本理论知识,又注重反映该领域新的技术和成果。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对有些章节进行了删减,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修改,较充分地反映了**研究进展。全书共15章,把细胞工程、基
本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及其协同演化,还对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作了总结,不仅反映了国际上昆虫与植物关系的研究进展,而且集中展示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全书分4篇共16章,综合分析了昆虫与植物关系的研究历史、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自然历史、传粉昆虫与植物的关系,重点论述了重要农作物对植食性昆虫的化学防御、重要
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拉萨河源头生态敏感区域,拥有丰富的藻类多样性。麦地卡湿地保护区内有高原淡水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与河流湿地,湿地类型全面、功能完善,是全球高寒湖泊、沼泽与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典型代表。本书记述了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见藻类植物7门12纲28目50科146属561种(
本教材由绪论、野生植物资源概况、野生油脂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野生粮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野生果蔬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野生香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野生能源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野生工业原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植物源新食品原料开发与利用等内容构成。第一章对野生植物资源概况进行总体介绍,第二至九
本书共有五章,第一章从化石及现代分子系统发育方面介绍了梨属的起源及其在地球上的分布。第二章介绍了形态学时代和分子生物学时代的蔷薇科植物分类的变化,梨属植物在蔷薇科的地位,东西方梨属植物种,中国梨属种分类历史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从文字、考古学等证据阐述了栽培梨的起源、品种的发展史,从历史文献和分子证据论证了栽培梨系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