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近20年来环境科学领域持续关注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生物可富集性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要特性。了解这些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特征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书首先简明扼要地概括及总结了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研究历史与现状。基于室内暴露实验和野外实际监测的数据,讨
本书精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王如松研究员1980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撰写的代表性学术论文以及数篇重要的媒体专访。内容涉及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态文明和生态管理等领域。
本书面向地市级国土部门提升土地综合管控能力需求,以焦作市域为研究区,从土地生态本底、胁迫、结构、效益四方面构建了市域尺度下土地生态质量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改进理想点的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引入空间自相关思想,基于热点分析理论数学模型,提出了市域尺度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及其主控因子识别方法;建立了基于聚类分析模型
本书从环境监测、环境净化、生态恢复、现代生物技术等几个方面出发,利用国内外研究实例,提出一个环境生物资源学科领域的理论框架,包括环境生物资源的概念、属性、分类、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原则等,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利用生物资源解决环境问题。本书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资源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
本书以微生物的一般实验方法为基础,结合环境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要求,从微生物分离筛选、培养、一般鉴定方法、环境因子对微生物影响以及环境监测等,由25个独立实验构成,内容包括实验器具灭菌消毒,培养基配制,显微镜使用,细菌染色与形态结构观察,细胞大小和数量测定等基础方法。根据近年环境微生物学及其实验手段飞速发展的特点,特别编
《极端环境微生物学》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作者开展的以极端环境微生物为重点研究内容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系统论述极端环境微生物概念、发展历程、研究范围,总结典型极端环境(包括荒漠、冻土、雪冰、陆地热泉、深海、高寒生态系统等)微生物多样性、生态适应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介绍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方法和极端环境
在"中欧生态管理审核体系项目"支持下,项目组编写了本书,详细介绍了EMAS产生与发展、EMAS法规、企业如何开展EMAS审核、环境声明、EMAS的注册等内容,特别是结合我国认证体系的新发展,对我国相关认证主管部门就建立EMAS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本书在参考丰富的国内外生态恢复文献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国内外实践案例。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第1~第10章,系统介绍了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类型与特征,全球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状况,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废弃地
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社会(EES)复合系统。生态是人类发展的环境基础,经济和社会是人类发展的牵引动力和组织力量。客观科学的评价生态-经济-社会(EES)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全书共7章,包括绪论,EES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及概念界定、生态修复对黄土丘陵区EES系统的影响分析、E
本书共十章,前五章以污染条件下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与污染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主线,介绍环境污染对这几个主要生命组织层次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应对;第六至九章重点介绍污染淡水、海洋、土壤和景观的生态恢复问题;第十章介绍污染与恢复生态学的一般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