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2013年度考古报告集。收录有2012~2013年大邑高山古城、2013年大邑盐店古城、新都区香城河畔、郫县仪隆村宝墩文化至十二桥文化遗址,郫县双喜村、新繁同盟村十二桥文化遗址,都江堰冯家院子、天府广场东北侧汉代遗址,青白江肖家窝、花园村汉代崖墓群,新津老虎山和高新区双柏村宋明墓葬,新津宝墩遗址
西部考古》(第9辑)是在西北大学"211工程"经费资助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联合编著的学术年刊,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18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立足点,
殷墟甲骨文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是探讨华夏吉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前沿窗口。本书将甲骨文的发掘和著录成果、基本材料梳理、甲骨学研究融为一体,并结合各类典型片和古文字构形方式加以阐发,是中原地区第一部全面揭示甲骨学知识并进行综合性研究的著作。本书弥补了以往基础整理工作上的一些不足,并为今后甲骨学及相关领域的研
本书分为六章,共发表各时期遗迹72处,其中灰坑16个、墓葬56座。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两周之际、汉晋及宋金时期,其中以汉晋时期遗存最为丰富,墓葬年代从西汉晚期延续至魏晋时期。此外,该墓地发现的两周之际遗物虽然较少,但是同时期遗存在老鹳河流域少有发现。该墓地发现的各时期遗存为研究丹江口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早期楚文化、汉晋
本书是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关田沟村遗址群的发掘报告,包括秦家院子遗址、袁家岩遗址以及毛家包、团尚包、袁家堡、陈文英堡、黄岭堡、棺山堡、黄泥堡7处墓群的材料。全书以遗迹单位为发表材料的基础,介绍了该遗址群历年来的发掘成果。
《沈阳考古文集(第5集)》共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简报等资料性文章18篇,学术论文4篇,反映了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两年来配合城市基本建设、主动性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等工作取得的成果。文章作者主要是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在职业务人员,还有曾参加过工作的省内同仁。
本书是20世纪50年代整理的云冈石窟考古调查资料,包括大量图片及现场实测图,京都东方文化研究员水野清一、长广敏雄撰写的研究报告。其中的图片是20世纪30~40年代在石窟现场拍摄的,十分珍贵。这些资料在云冈石窟研究方面具有开拓性意义。
本书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卜工先生的文集,文集收录了卜工从事考古工作以来的研究,体现了其研究心得和对考古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价值。
龙嘴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是一处以油子岭文化时期为主的古城遗址,其遗存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是研究油子岭文化的特征、分期、年代、谱系关系以及聚落形态等方面的重要资料。龙嘴遗址所处的大洪山南麓一带目前已经发现4座史前古城,其西北距著名的天门石家河古城约6公里,东北距天门笑城古城约22公里,东北距应城门板湾古城、陶家湖古
目前考古和传世发现的铜斝,最早出现于夏末即二里头文化四期,一直沿用到西周早期,中期后不见,延续时间较长。出土地点分布于全国十一个省、市,范围较广。对铜斝的著录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之前,对铜斝的研究局限于器物学范畴,仅是对铜斝基本情况的记录,且研究对象多为传世铜斝。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以《商周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