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政策建议集(1996-2017)》秉承“三言两语、理论色彩、一家之言、内部争鸣”十六字方针,在聚焦理论热点、关注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为政府部分建言献策,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政策建议集(1996-2017)》遴选了19
上海研究院始终坚持“立足上海、辐射周边、走向世界”的发展理念,以科研组织方式创新为引导,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决策成果产出、传播平台和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高端智库的新路子。本书是上海研究院以上海实现“四个新作为”的途径和方式为主线,结合上海
本书为北京市财政课题《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全书阐述技术进步推动低碳发展的机理,描述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现状,建立了**京津冀地级市节能减排效率指数,构建了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指数,评价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协同发展程度,探求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
目前国家正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湾区经济:探索与实践》对湾区及湾区经济、世界著名湾区以及国内的粤港澳大湾区、杭州湾区经济发展等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试图厘清湾区经济发展的概念内涵、形成机制、形态表现以及相关战略政策,探寻湾区经济的发展规律。
区域间经济、环境溢出反馈效应是区域协同低碳发展及相关的跨区域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本书从分析区域间环境溢出反馈机制出发,提出了区域间经济和环境溢出反馈效应测度方法及相关的区域间贸易模式系统识别方法,测算了中国三大地带、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省级等不同层次区域间的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实证研究了碳排放视角下的区
本书从总量-要素-结构视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概念,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理论体系。通过区域经济总量效率、区域经济要素效率、区域经济结构效率等方面,系统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时间演化、空间格局及存在的问题,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路径。*后构建基于效率-结构-功能的区域
本书利用方向性环境生产函数,尝试构建一个包含非期望产出和能源投入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分析和空间收敛性检验。同时,利用核密度法、动态空间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方法检验了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后,在利用线性和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省区绿色增长源泉影响因素
《澳门理工学报》是澳门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8年创刊。“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中文版,季刊。常设栏目有名家专论、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公共行政、港澳研究、文化教育、语言翻译、历史宗教、总编视角等。《港澳研究》为其汇集之一。本书为《澳门理工学报》2011年至2013年“港澳研究”“旅游博彩”专栏文章的汇集。内
《澳门理工学报》是澳门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8年创刊。“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中文版,季刊。常设栏目有名家专论、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公共行政、港澳研究、文化教育、语言翻译、历史宗教、总编视角等。《港澳研究》为其汇集之一。《港澳研究》为其汇集之一。本书为《澳门理工学报》2014年至20173年“港澳研究”专
本书基于“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2013-2016年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56个县、市获取的城乡家庭及干部问卷数据,从各族群众的主观视角,集中展示了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为完善我国民族政策内容,提升民族工作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提供了全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