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研究》是我国在石窟寺考古、寺院遗址考古、佛教艺术及石窟保护科技领域的第一本全国性专业出版物,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和龙门石窟研究院合办。2010年至2020年,每年发行一辑,共出版十辑;自2021年起,改为每年发行两辑。我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出版研究石窟寺领域的**学术成果为己任,
《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修复研究》一书是对宁夏固原博物馆所藏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科学保护修复工作的总结。《BR》本书通过深入挖掘史射勿墓壁画内涵特征和文物价值,在对史射勿墓葬壁画揭取方法和修复技术路线、保存现状以及馆藏环境与壁画病害之间关联性问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数字化信息提取、壁画制作材料分析、制作工艺
宗日遗址是目前黄河上游地区**经过考古发掘证实马家窑文化、宗日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共存的一处重要古遗址,对深入研究青海高原本土文化的发展演变,解决黄河上游史前文化交流、人群迁徙、技术传播、环境变化、生业模式演变等重大学术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22年是宗日遗址发现40年,本书不仅收录了1994年至1996年重要
本书是一部中国考古学基础性知识的入门教材,分为十八讲。内容可分为考古学及其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分支学科、古代主要遗迹、古代主要遗物4个大的部分。为方便阅读和理解,全书共收录400余幅插图,图文并茂,便于读者在实践中鉴识各类考古遗迹、遗物,掌握中国考古学的理论方法和系统知识。
本書匯編民国时期《续修陕西通志稿》金石部分,希冀爲長安學、地方史、學術史及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提供資料,以促進學術研究和社會文化的發展。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国古代铸钱工艺的专著。从钱币的产生、范铸工艺的应用与传承到铸钱工艺自成体系的发展演进,都有专业的、学术的论述与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本书深刻阐述了中国古代铸钱工艺的演进发展方向,即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就铸钱领域的两大技术发明——叠铸和翻砂工艺作了专门的论证。此外,本书还首次将铸钱工艺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古代佛教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石窟历经千百年沧桑,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对石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各种病害、洞窟渗漏、雕像溶蚀、本体风化等现象严重威胁着龙门石窟的安全。本书记录了21世纪以来,龙门石窟保护工程的实施过程与发展变化,
本书是重庆市开州区余家坝墓地的发掘报告。报告在介绍余家坝墓地发掘过程的基础上,以墓葬为基本单位,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战国时期257座墓葬的全部发掘成果,为研究重庆市乃至整个长江三峡地区的巴人和巴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此外,报告还收录了几篇关于余家坝墓地出土青铜兵器的检测、分析和研究报告。
本书中收录了李达、杨尚昆等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录、口述历史。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回忆录、口述历史的形式,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始末,请亲身经历和见证中国革命的老领导、老同志追忆细节,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党史国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
桂阳千家坪是湖南近年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出来的一处重要遗址。本书汇集了2011年和2012年两次发掘全部资料。全书共七章,包括概述、地层与分期、早期遗存、晚期遗存、人骨观测与研究、动物鉴定与讨论及综述部分。其中,早期遗存是本书重点。《BR》千家坪早期遗存不仅发现了壕沟、墓葬等重要遗迹,更为重要的是出土了大量包括白陶在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