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洞庭湖南部新湖遗址、蔡家园遗址、大通湖遗址、玉竹包遗址、石咀头遗址、漉湖遗址、泞湖遗址、铁铺岭遗址8处先秦古遗址发掘资料,时代经历汤家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商周时期,其间没有大的缺环,改变了之前对洞庭湖南部历史文化面貌的认识,是研究洞庭湖南部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本书以墓葬为单位,详细介绍了营盘包墓地55座墓葬的形制结构、埋葬情况、出土器物等所有考古材料,并对汉墓出土器物、汉墓分期、墓地所反映的埋葬习俗和文化性质等进行了初步的专题研究。
《西部考古》(第11辑)是在西北大学"211工程"经费资助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联合编著的学术年刊,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23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立足
在世界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录中,石窟寺主要集中在亚洲,而其中,中国的石窟无论从比例数量,还是从代表性和独特性上,都具有研究的典型意义,其也是我国传统文物的五大类型之一。由此,石窟保护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而相较于木结构、古遗址等其他类型保护来说,石窟保护表现出独特的复杂性。本书对中国石窟保护历程(19世纪末至20
五陵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西汉王朝的帝王陵墓区,目前保存有封土堆的帝陵及其陪葬墓二百五十七座,各种礼制建筑遗存星罗棋布,又有秦都宫殿建筑遗址、唐顺陵等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号称中国式金字塔群及天然历史博物馆。利用五陵原丰厚的文物资源及其考古发掘的资料,研究西汉帝陵昭穆制度、宗庙制度、陵邑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
本书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水库淹没区建设,于2009~2013年在淅川下寨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的73座东晋至明清时期墓葬的考古报告。这些墓葬虽零散分布于遗址之中,但被盗掘的较少,保存相对较好。本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报道,从随葬品、墓葬形制与布局、地方葬俗、分期年代、南北方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初
本书对武威市及其周边各县的西夏文化遗址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与普查,对这一地区的西夏文物遗址进行了认真研究,系统地建立起了武威市及周边地区的西夏遗址档案,既有对个案遗址的介绍、对重要文物的研究,又有对同类遗址性质及其价值的探讨和论述等。
《新疆文物保护研究论文集(一)》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古迹保护中心及从事文物保护事业的各类人员在所承担完成的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勘察、维修、设计、施工、修复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汇集。既有对文物保护工程具体施工的论述,也有对文物修复的专题理论研究,包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科学分析研究及其他四个方面。 《新疆文物保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6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6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
本书在概述水下考古学与出水瓷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华光礁I号”“南海I号”等古代沉船出水瓷器为对象,详细介绍了这些出水瓷器保护方案的设计及具体实施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与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