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圈不仅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圈层,也是其他行星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圈层。本书系统介绍太阳系行星和太阳系外行星的冰冻圈及其在行星气候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地球冰冻圈在地球长达46亿年的演化历史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本书首先介绍地球历史气候演化中的几次重大的全球性冰期事件;其次介绍太阳系的形成以及太阳系水分的来源和分布;
本书主要依托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和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科技项目(2012~2018年),基于米仓山、大巴山地区野外露头扎实工作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重点阐述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涵盖从全球构造、区域构造到局部构造变形。本书注重地层基础研究,通过系统调研与大量野外
《页岩储层结构面及地应力》从页岩储层结构面及地应力的研究成果入手,着重介绍了我国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节理、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地应力场扰动,全面总结了页岩储层结构面的识别与描述方法、宏微观多尺度结构系统表征方法、地应力场测试方法与建模、压裂力学机理及储层地应力扰动规律等。《页岩储层结构面及地应力》共9章,分别为绪论、页岩储层
本书是作者根据对挠力河保护区的野外调查并参考有关资料撰写而成。书中介绍了挠力河保护区的概况、湿地类型及景观变化,以及挠力河保护区的湿地植物资源、湿地动物资源、湿地水资源与水环境。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蓄及固碳等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估,最后对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本书立足学科前沿,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在论述地理学发展态势与前沿的基础上,系统阐述自然地理学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总体发展态势、关键科学问题与发展方向,论述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地理系统模型模拟等自然地理学分支学科的研究任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关键科学问题和
本书从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详细叙述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方法、原理及实现过程;然后通过理论模型和不同类型的实际地质模型验证波形指示反演方法的精度和对不同地质条件的适用性;最后利用波形指示反演开展了陆相薄互层预测、煤层强屏蔽下的薄砂岩预测、深层薄储层预测、海相页
本书通过野外考察数据和遥感影像资料,对2016年7月和9月发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两次阿汝冰川冰崩事件进行了考察研究,阐明了冰崩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冰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冰崩科学预警的构架计划。本书还详细介绍了目前冰崩的研究方法,阿汝冰崩实地考察过程,新方法、新技术(地震仪和连续GPS)在冰川监测中的应用等。本报告共分8章
《中国海洋经济》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载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与海洋经济紧密相关的研究论文、书评等。本书为第11期,分为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区域经济、海洋文化产业、书评四个部分,内容涉及海洋经济工业化、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文化旅游、中国船舶工业、海洋绿色产业等。
本书对“时空三极环境”项目执行以来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同时结合国内外三极地区气候、冰冻圈、生态、水文与水资源、社会经济与人文等领域已有科学研究成果,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地球三极地区环境评估报告。其面向三极治理提出应对与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三极相关科学研究和国家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本书是研究生教材《现代宇宙学》的姊妹篇、基础篇,是学习宇宙学基础知识的一本教材。遵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本书仅仅详细介绍标准(或者平滑或者零阶)宇宙学的基本理论和观测,而不涵盖其他非主流宇宙学理论和思想。具体内容包含宇宙的创生、暴胀、初三分钟轻元素的产生和微波背景辐射与中微子的产生过程以及作为宇宙学预备知识的牛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