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丝绸入蕃:考古学的观察及其文化史意义、中国早期文化圈的形成与民族的产生、再论匈奴刑罚“轧”、十六国霸史与十六国时期的官司修史运作等。
《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夏商周三代纪年问题一直是中国先秦史学界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古至今,文献记载众多,但也众说纷纭,难有定论,并因此有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断代工程"初步结论是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断代工程"采用"月相四分"甚至"二分"说,抛弃月相定点,自不可信。也与古人之说相去七十余年,国内外质疑甚多。本研究以众多例证,用"三重证据法"(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编,侧重介绍国际汉学界在中国传统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收录中外学者的新研究成果,涵盖中国文学、历史、艺术、中西交流等多个领域。分为汉学论坛、文献天地、汉学人物、论著评介、研究综览、基地纪事等几部分。
《嵩山文明与中国早期王都:2014年中国古都学会(郑州)年会论文集》是2014年10月在郑州召开的“嵩山文明与中国早期王都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嵩山文明与中国早期王都:2014年中国古都学会(郑州)年会论文集》选录论文34篇,主要探讨嵩山文明与中国早期文明、古都文化之间的关系,内容涉及五个方面:
本书内容涉及宋代明代国家与社会的比较,宋代荒政,宋代历史特征,北宋与西夏、西域的交通,西夏重要法典《天盛律令》和一些书评、理论、书序、回忆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收录了近三年以来,为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所作的相关研究成果。
孟河镇历史悠久,是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孟河镇文化底蕴深厚,精英人物辈出。这里是齐梁故里,是齐梁文化的诞生地;这里是孟河医派的发源地,开创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繁荣局面;这里也是革命先驱恽代英的故乡。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孟河镇的概况、历史、文化、名人、遗存和自然风光,还专设一章介绍了孟河的今天和
《中西早期历史比较研究》所收为作者于2004-2014年写成的四篇学术论文。其中,第一篇考察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对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影响等进行了学术分析。第二篇用案例的形式来说明黄帝与炎帝历史文化的同与异,对防风氏的起源,以及祭汤祈雨和民众精神文化的关系予以剖析。第三篇从德、政、刑的角度人手,探讨引礼
本书内容包括:什么是当代中国史及其研究;如何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如何看待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的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等。
清修陕西地方志是陕西乃至全国旧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官修传统方志体系完备,种类齐全,私纂特殊方志异彩纷呈,内容广泛,是研究陕西区域经济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清修陕西地方志也不乏学者名儒的广泛参与,毕沅抚陕期间,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在整理校刻《三辅黄图》、《长安志》,编纂《关中胜迹图志》、《关中金石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