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需求,聚焦文物保护修复材料,系统梳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材料应用现状,以现有保护修复材料为分析评估对象,基于文物保护修复原则,依据保护修复工艺特点设计模拟实验,实验室测试其吸收率、渗透性、表面性能、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模拟保护修复材料抵御环境侵蚀的作用机制,研究用于陶胎加固、彩绘加固、残片
本书系统整理商丘地区历年来考古发掘资料,以求还原商丘古老的历史文化风貌。全书共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石器时代的商丘、商代商丘考古、两周时期的商丘考古、隋唐宋时期的商丘考古等。
本书是“山西珍贵文物档案”系列丛书的一卷,为山西省吕梁市一级文物综合卷,本卷对吕梁市各博物馆及文物机构藏的190件精品文物进行了收录,包括青铜器、瓷器、漆器、玉器等,全部为国家一级文物,资料详实,图片清晰,由专业的文物摄影师拍摄,多角度展现文物面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及收藏价值,是对吕梁市各博物馆及文物单位一级文物的一
本书研究对象是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商周青铜器中的代表性藏品。射线成像技术提供了器物的内在结构,技术手段属于国际前沿,对认识青铜器的工艺技术和风格因素均有创新性突破,基于这些信息的研究,对重新认识青铜器的年代、产地、技术和艺术传统提供了新的结果和解决方案。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洛阳汉唐漕运水系遗址调查和洛阳运河一、二号古沉船的发掘的基本资料;下编为在发掘、搬迁过程中,运河古沉船保护、复原研究的成果,并附以古沉船线型测绘、年代检测和船体材质检测的报告。
本书是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编的研究文集,共收录25篇论文,主要对青海地区古代遗存的文化特征、生业模式、丧葬习俗、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方面开展了多视角、多层次的探讨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海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内容聚焦于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方面。本刊以阿拉伯研究论坛为依托,选取学者于论坛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编选成册,以有益于国内阿拉伯研究的积淀。本书是第13期,分为“特稿”“国别和区域聚焦——多
本书收录了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古代岩画,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涵盖了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林西县岩画;中卷主要为翁牛特旗岩画;下卷主要为克什克腾旗、红山区、松山区、喀喇沁旗、敖汉旗等岩画。书中的图片、数据等内容均来自田野调查,其中大部分资料为首次公开,为研究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民族融合与
本书由第三届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青年论坛参会论文选编而成,共收录论文43篇。内容涉及甲骨文、商周青铜器与金文、简牍等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等方面,对古文字考释,出土文献释读,传世文献新解,青铜器等古器物断代、形制、纹饰及铸造技术,出土文献涉及的礼制、国族、伦理、名物、历史地理、人物、军事、历法等问题作了诸多探讨,提
2017~2019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共同实施的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工作。两国学者对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开展了系统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BR》本书分别报告了高勒毛都2号墓地调查成果,M189和M10两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