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考古研究论文集,是从2014年以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中遴选出来的,涵盖时代从史前至唐宋时期。主要内容包括有史前至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墓葬、聚落与社会;汉晋墓葬、物质文化与风俗;唐宋佛教;植物考古和动物考古等。
本书主要记载了沙洋塌冢一号墓的发掘过程。沙洋塌冢一号墓是黄歇村东周墓群中较小的一座,是继江陵天星观、荆门包山、左冢及严仓楚墓之后,在楚故都纪南城城东长湖南北两岸发掘的又一座较为重要的楚国贵族墓。该墓为土坑竖穴木椁墓,葬具为一椁二棺,出土各类器物1000余件。主墓西侧陪葬车马坑一座,坑内葬车五乘。通过对沙洋塌冢一号墓的发
薛河流域是山东古遗址*为密度的地区之一,2010-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大学合作在此区域进行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共发现遗址和遗物分布区160余处。项目在田野调查和聚落研究中使用GPS定位、分区采集和Arcview软件分析等手段,主要考察了本地区北辛文化时期至秦汉时期的宏观聚落形态和变迁情况。大体而言,这一区
本书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段发掘报告。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淅川熊家岭墓地的考古报告成果。对熊家岭墓地的82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示出这是一处以战国墓葬为主,兼有少量汉代和明清时期墓葬的墓地,对研究当地的区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本书系西安鱼化寨遗址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本书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此次考古发掘的遗迹与遗物,为研究关中地区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7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7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
《李下蹊华庆祝李伯谦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套装上下册)》共收论文48篇,设七个栏目。其中,“道器之论”栏目收文7篇,主要探索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文明蕴化”栏目收文9篇,主要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相关问题;“三代遗珠”栏目收文19篇,主要探讨青铜时代即夏商周考古相关问题;“历史钩沉”栏目收文5篇,分别从汉代工官管理制度、辽至明
本书选录柳孜运河遗址1999年、2012-2013年两次正式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按照先质地(瓷器、陶器、石玉类、金属类、木骨贝类)后用途的顺序排列。反映了唐宋时期柳孜地区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
本书从中国古代社会白银货币的使用出发,(一)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白银货币的起源、白银与丝路贸易的关系;(二)重点研究了银锭器物本身的技术问题,从科学角度系统研究了古代银锭的器型、合金成分,在此基础上,采用实验手段研究其铸造工艺,探讨铸锭范型、浇铸温度、白银纯度、浇铸方式及其与银锭丝纹、蜂窝等外观形态的关系,以及铭文(戳记
本书是中国钱币博物馆临时展览“铜心铜德-中国铜元精品展”的总结和提升。展览中的展品主要以钱币博物馆藏品为主,同时面向社会征集了部分藏品,展品经细心甄别筛选,代表了国内清末民国铜元研究和收藏的最高水平。本书汇集展览的全部铜元精品200枚,图片500幅,原大和部分扩大彩印,清晰逼真。本书极具观赏性的同时兼具学术性,收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