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2018年追缴回国的海外流失文物晋公盘进行的研究。利用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显微技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CT)技术等对晋公盘的器形、纹饰、铭文、铸造痕迹进行了考察,回答了相关质疑,揭示了晋公盘很多细节,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拓展讨论。
进入20世纪后,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将现代中国研究纳入汉学研究中,拓展研究方法和内容,倡导学科交叉。海内外学人采取不同的研究进路,目的都是找寻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之真谛,殊途而同归。“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自2013年起,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启动“新汉学计划”,助力培养汉学与中国研究青年人才。他们不远万里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本书通过三十个知识问答,配以轻松诙谐的卡通手绘和对话,捋出清晰的历史脉络,让读者能够在欢笑中快速了解乐山大佛的前世今生。
本书在既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研究与实践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传统村落价值分级分类的理论与方法。第一章评述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价值认识与评估方法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第二章提出并构建了国家历史文化空间格局背景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了相关实证研究;第三章探讨并构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背景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以陕西为例进行了
本书解读了70余处巴丹吉林沙漠岩画遗迹,剖析了490多幅岩画,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观点,对岩画遗产的研究及其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西域文史》是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合出的学术论集,本辑发表与西域相关的学术论文19篇,内容涉及考古、语言、历史、文学、民族、学术史等方面。
本书在厘清红色文化和山西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山西红色文化的巡礼,分析了其当代价值以及生成机制、形成和发展,提出了传承和弘扬的路径:第一,勇于自我革命,发扬斗争精神;第二,全面保护、顶层设计。对红色遗产进行全面保护,同时规划建设山西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形成山西红色资源的整体效应,同周边省份形成联动效应;第三,系
《区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学等九所高校内有着共同学术旨趣的一群学者联合创办的学术刊物。自施坚雅打破王朝国家历史叙述的范式,提出从区域的脉络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起,区域史研究成为学者们试图加深理解国家历史乃至全球历史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其核心问题,是历史上人们的互动如何形成在某个视角下有意义的“区域”。本刊即希望给研究者
海地是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岛国,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东接多米尼加,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1492年被哥伦布发现后,先后沦为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地。18世纪中期,海地是西半球最富庶的殖民地之一,被誉为“加勒比海上的一颗明珠”。1804年,海地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海地文化融合了非洲、欧洲、印第安等不同文化元素,
本书系统阐述了石窟保护野外调查实习的基本方法、内容,主要由5个方面组成:野外调查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阅读与使用地形和地质图、常见仪器的操作、地质素描图的绘制与摄影等;石窟赋存环境的调查方法与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气象等环境条件的调查;石窟洞窟形制调查与测量;石窟病害的调查与分析;样品的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