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往中心需要有国际标准、世界一流的法治环境。唯有一流的法治环境,国际机构、外籍人士、外资机构,才会纷至沓来,因为法治能让其有确定性、安全感、舒适感。北京要建设国际交往中心,不仅要有一流的硬件,更要有国际标准、世界一流的法治环境。对标世界上其他国际交往中心,寻找北京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法治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与差距,谋划
《量刑研究》是西南政法大学量刑研究中心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集刊,于2013年创办,以弥补量刑领域无这方面学术刊物的空白,并推动量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量刑研究》每年出版两卷,每卷25万字左右,根据稿件特点,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文本研究、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本书为《量刑研究》的第5辑。本辑设置理论前
《民商法研究》系列十卷本是王利明教授的独著文集,收录了王利明教授公开发表以及未公开发表的民商法领域的研究性论文,该系列前八集曾由法律出版社在2000年-2015年间连续出版,在民商法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并被评为“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出版项目。本次出版由王利明教授重新整理,对原出版物中内容、注释、体系进行调整、核
本集刊由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主办,原在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自2019年起改为在我社出版,集刊设\"未来展望\"、\"交叉研究\"、\"知识产权与民法\"、\"知识产权与公共领域\"4个板块,收录了波斯纳、吴汉东、刘春田、张玉敏等中外学者的13篇论文,既有对知识产权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也有对知识产权研究方法的关注。专题
本书针对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经济法的教学要求,结合“互联网”时代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立足于现代经济法学科体系,全面介绍经济法及与经济法相关法律的基本规定,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本书力求定位准确、内容全面,着力突出系统性、针对性、实务性和新颖性,以达到理
为庆祝《法学研究》创刊40周年,《法学研究》编辑部特组织编辑出版丛书“《法学研究》专题选辑”,以专题形式汇编发表在《法学研究》上的在理论上学术水平较高、在实践上对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有一定影响的文章,再由主编撰写两万字左右的“导论”放置文章之前,系统梳理本专题多年来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脉络。本丛书拟出版15本。本书为该丛书之
本书聚焦表达权的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表达权“中心”以外的“边缘”。表达权的“中心”以“街角发言者”经典范式为代表。针对中心概念和元素,本书分别以“内与外”、“政与文”、“质与器”、“旧与新”和“本与变”为主题,考察公共对话外表达的逻辑和正当性基础、表达权的文化维度、媒介对表达权的影响、互联网等新技术对经典范式的挑战以及
《法史学刊》是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法律史学会秘书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组织编辑的专业性学术集刊。集刊内容涵盖中外法制史、中外法律思想史、法律文化等法律史学科的各个分支,间或旁及法理学、部门法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法律史学得以滋养的学科领域。《法史学刊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亲子法律问题研究》是一本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对亲子法律问题进行研究的著作。首先从亲子、亲权、各国亲子法概述入手,参考本土的家庭伦理道德和家庭习惯习俗,构建符合民族传统习俗的亲权制度。提出“营建亲权法律文化环境”的设想,以适应我国亲子关系的调整需求,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和健康成长。作者在亲权法律规则的完
《数权法2.0》是《数权法1.0》的延续和深化,一是创造性提出了“数据人假设”的概念,这也是研究数权法的逻辑起点,其核心是利他主义;二是围绕数权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三大权益,包括数据权、共享权和数据主权;三是回应了习近平主席致2019数博会贺信关于“处理好大数据发展在法律、安全、政府治理等方面挑战”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