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两册,是在戴逸先生1954年开始讲授的中国近代史课程讲义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第一册主要叙述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史事,初版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的全面系统而简明的高校近代史教材;第二册主要包括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内容,写成后由于种种原因,从未公开发行,直至2008年才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瞄准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实际进展及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富有学理性和前沿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为国内外一带一路研究界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性学术交流和争鸣的平台。本书为*辑,以华侨华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主题,设有历史与当前、现实联结、风险应对三个栏目,内容涉及古代海
简明清史
一个民族所共同接受并遵从的价值观,集中地代表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同时也是这个民族团结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文化变迁中的西南民族价值传承》从心理层面解析文化变迁中的民族文化价值传承问题。在价值观与行为关系问题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化变迁中的西南民族价值传承》不仅就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国、民族、宗教、婚育、教育、经济价值观做
清同治五年《重修昌黎县志》由昌黎知县何崧泰主持编修,原书四册十卷,设有天文志、地理志、建置志、田赋志、职官志、人材志、列女志、艺文志、大事纪、志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后一部清代《重修昌黎县志》。
清代中国与世界
《润物无声——人文中国十三讲》从文学艺术、文化历史、新闻传播等专业课程中提炼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有效教学载体,从文化、历史、伦理等视角切入,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当今中国文化的活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对读者进行理想、信念等精神指引,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
本书是资深澳门史学者黄鸿钊三十年学术活动的总结,也是其对澳门发展历程的梳理,内容涉及澳门的发展历史、葡萄牙与中国交往的历史及其对澳门主权的干涉、葡萄牙对澳门的占领、澳门海外贸易的发展、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流港口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中葡交往和澳门发展中的重要人物。同时,作者也介绍了澳门学研究中的重要文献及成果,并分析了澳门
《清史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是一本面向海内外的清史研究学术论文集刊,创办于1979年。本集刊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颇受学术界的重视,潜心研究、学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是其重要特色。书中所收文章,既有清代考辨历史的研究文章,也有涉及清代学术史论的研究文章;既收录有关清代传统文化的博学鸿词科研究,也收
《文化遗产研究第3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编的学术论文集,包括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管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田野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文物分析测试研究、工业遗产·公众考古·其他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