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从海岛人地关系视角出发,以长山群岛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能值生态足迹理论、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海岛产业经济理论、海岛经济脆弱性理论等,研究长山群岛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消费与资源环境供给之间的平衡关系、生态足迹效率、生态系统安全、人地脱钩关系、生态经济发展效率和脆弱性、海岛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年度经济预测报告。本书根据截至2018年10月份的各种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经济先行指数、投入产出技术等对2017年我国经济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回顾,对2018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主要经济变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书从空间集聚的视角,研究滇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一是积极推进滇西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对于推进云南区域经济的整合进而实现一体化,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发展,维护我国边疆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空间集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空间经济结构演进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而促成这种空间经济结构演进的主
农村居民消费问题,除了众所周知的城乡消费差异和区域消费差异外,由基尼系数引发的群体内部消费差异也日益凸现,农村市场是个巨大且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本书共六章:第一章消费理论,第二章农村居民收入及构成变动,第三章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变动,第四章不同收入阶层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分析,第五章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本书主编单位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民族艺术研究中心,2000年更名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划分出文化开发研究中心,主编王亚南。本书为新增的民生指数报告丛书中的一本,作者擅长数据分析与处理,对我国民生消费需求进行评价排名。中国民生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体系研究在文化消费需求景
本书基于产业结构、产业分工以及国际生产网络理论,利用投入产出方法与计量经济方法,探索东亚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与基本关联机制,衡量东亚区域内贸易价值分配,勾勒东亚区域产业分工格局,揭示中国制造业在东亚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升级效应,为中国制造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提供参考。
本书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国际资源环境危机为背景,揭示了我国生态文明战略布局和贵州省大生态战略环境下,贵州省国土资源供需形势、面临的问题和症结,总结了过去10年贵州省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学研判了贵州省国土资源发展趋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为指南,明确了未来10-15年贵州省
总论1、清代税收收支结构演变;2、《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1861-1910》税收统计补正;漕粮海运的社会功能1.漕粮海运与木帆船业兴衰2.漕粮海运与交通工具近代化漕粮海运与招商局1.清廷多方扶植招商局2.招商局运漕弊端不减3.运漕在招商局的地位(三)漕粮海运与社会问题1.水手与船商2.农民抗漕
本书是作者从改革开放的经历者和见证者角度,结合研究工作与具体实践中的积累,选取相关文章汇总而成的。本书分为五篇,涉及体制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增长结构与中国区际经济非均衡增长、资本市场与危机型公司重组、地方政府债务分析与债务风险以及信用评级技术、国际评级体系与评级监管。本书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国企改革实践
首先,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问题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在经济动态效率、索洛模型、拉姆齐模型等三个理论框架下研究了*消费率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数据运用比较分析、回归分析、参数校准等方法测算了我国的*消费率。其次,在对我国*消费率进行测算后,本研究从实证层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