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重力固体潮观测的潮汐、非潮汐理论详细说明的基础上,介绍中国大陆连续重力观测站点,以及连续重力观测台网的观测技术和观测方法,并详细阐述中国地震局如何对台网观测数据进行管理;结合多年来研究成果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将连续重力观测信号进行分类和识别;汇总台网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通过两个地震实例来阐明地震预测研究的思路和
本书在介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干涉反射(GNSS-IR)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包括GNSS信号的电磁波理论、反射信号几何原理、菲涅尔反射区域、直反射信号数学描述和接收处理方法等,并给出了其在植被含水量、土壤湿度等方面应用的效果。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相关
GeoScene是由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国产GIS平台软件,它全面整合了GIS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物联网等主流技术,代表了当今GIS**进的技术水平。本书从产品体系、核心技术能力以及应用实践三个方面展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GeoScene地理信息平台。
本书是一本介绍网格地图模型核心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的专著。全书共分8章,包括推演网格模型的基本构成,平面网格模型、球面网格模型和球体网格模型的建模方法,以及推演网格模型在兵棋推演系统和移动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本书不仅全面介绍了网格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建模原理,还关注网格模型的应用,力求涵盖各相关领域的前沿应用。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第二版地球物理学名词,内容包括:地震科学、地球动力学、地球重力学、地球电磁学、空间物理学、地热学、地壳流体科学、勘探地球物理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信息学、灾害学、环境安全军事地球物理学12部分,共6305条。本书对1988年出版的第一版《地球物理学名词》做了少量修改,增加
本书内容以全天候地表温度为核心展开,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全天候地表温度,被动微波遥感影像的轨道间隙填补,全天候地表温度的近实时反演,基于新型时间分解模型的全天候地表温度重建方法,中国陆域全天候地表温度数据集生成,全天候地表温度的应用:冰川地区的降尺度、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大城市地表温度日较
本书系统介绍基于Godunov格式的有限体积数值求解方法。首先,阐述地表水文水动力物理过程、数学控制方程与有限体积求解格式;重点介绍二维浅水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包括HLLC近似黎曼求解器计算通量、底坡源项法计算底坡源项、显隐式法计算摩阻源项;通过静水重构等方法来实现全稳条件和干湿边界处理。其次,介绍水文产流的表征,通过
《流溪河模型(第二版)》全面介绍流域洪水预报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流溪河模型的原理、方法和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研究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流溪河模型的结构、计算方法、建模方法、参数确定方法及软件体系;现有的可用于构建流溪河模型的下垫面数据及其数据质量,以及流溪河模型参数确定方法;水库入库洪水预报和
授时技术是通过发播标准时间信号和时间信息使各时间用户获得标准时间,从而实现时间同步的技术,是实现分布式组网系统时间同步的基础,在民用、军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书从授时原理、误差、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主要分析了卫星授时、激光授时与网络授时和对流层散射授时等授时手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合授时,并从授时进攻和授时防御两方
本书是《滑坡遥感》的姊妹篇,是一本关于滑坡判识的研究性专著。作者在数十年滑坡遥感实践及分析研究国内外文献基础上,选取分布在川东川西山地、三峡库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与横断山脉等不同地质构造、不同斜坡结构、不同触发条件的十个典型滑坡,应用数字滑坡技术,利用遥感、地理控制、地质环境等信息源,通过建立解译基础,获取滑坡及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