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步入新常态,应特别关注经济增长质量。本书首先从发展理念出发将经济增长质量界定为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蕴含的发展质变,即可行能力的提升,提出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分析模型。其次,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工具,依据全国样本数据测算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讨论了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
本书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战略与路径,涉及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发展、新趋势与测度,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宏观经济影响和中国的内外经济失衡,中美金融发展差异、资本错配与经济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路径,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模式、影响因素及其成本比较,G20与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在全
本书是《国际减贫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文版,由2018年11月举办的“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中外嘉宾学者的发言和提交的论文修改完善而成,主要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减贫成就、中国推动减贫脱贫中国理念转化为国际共识、减贫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个部分,讨论中国过去40年经验和成就,并讨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坚持创新发展,是我国应对发展环境变化、转换并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之策。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重要论述的学习和研究,本书在第一章阐释了创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及其基本内涵;第二章着重阐释科技创新的重
本书围绕“经济运行怎么样、经济走势怎么看、经济政策怎么办”展开讨论,从宏观与微观、总量与结构、国际与国内、短期与长期等多个视角综合构思,灵活运用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工具,建立了“看形-判势-言策”的总体逻辑框架,并通过大量实例展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的重点和要件。
南京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后起之秀,在建设全国一流新区进程中主动作为、先行先试,进行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本报告围绕江北新区的发展定位,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乃至长三角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思路,采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方法,从产业、城市、人才、企业、乡村等维度开展应用性研究,系统总结了江北新区发展进程
本论文集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与澜湄合作为主题,汇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权威研究机构和学者的的*研究成果,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与澜湄合作的总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与新型周边关系、从培育进入成长期的澜湄合作和经济走廊与澜湄发展走廊四个不同的视角,立足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十五周年和澜湄合作进
以当前热点的问题区域数字鸿沟为切入点,解析了数字鸿沟本质,分析了数字鸿沟效应,揭示了区域数字鸿沟形成机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数字鸿沟测度模型,并应用该测度模型对陕西省10城市间、我国31省区间、我国东中西部间以及中国、美国、加拿大间的数字鸿沟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弥合我国区域数字鸿沟的战略及对策。该研究有助于揭
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在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境下,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多彩贵州新形象脱颖而出,与此同时,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在从传统迈开了向现代化转型的步伐。作者深入到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线,开展了近五年的调研工作。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一般性探讨和对贵州县域经济的独特研究,形成的对
本书沿着文献梳理、理论构建、实证研究和对策建设等思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入手,尝试着从全国省际、长三角城市群、浙江省域、宁波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等各个空间尺度视角,从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变化、区域创新效率变化、城市群物流基础设施变化、都市圈空间格局演化、区域农产品贸易格局演化以及产业集群的集聚机制演化等内容出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