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近代方志既传承古代方志,又促成现代方志的基本定型,实现了方志的重大转型。民国通志馆创办于我国知识制度鼎革、社会剧烈变动时期,是研究近代方志转型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创建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的民国通志馆,经历了抗战前的兴盛、战时的中辍和战后的恢复重建三个阶段,形成了政府主持创办、学者参与纂修、社
本书是戴逸先生多年来清前期史学研究文章的结集,包括了《满族命名三百六十年》《吴、皖、扬、浙——清代考据学的四大学派》等近四十篇文章,内容涉及清代前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是戴逸先生毕生研究清史的代表性文章。
本书是戴逸先生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主持新修《清史》编纂的编年体工作实录,忠实地记录了清史纂修工程自倡议设计、启动立项、初稿撰写、审改修改直至整合定稿的过程。其中,除少量内容曾以不同形式公开发表之外,大多数内容为首次公开披露。
本书收录文稿34篇,分为笔谈、札记、序跋、书评、忆旧、自述六辑。笔谈就当前宋史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略抒管见,由五篇文稿组成。札记收录研习钱大昕、钱穆论著的读书报告各两篇,可视为研习钱大昕、钱穆有关宋史论著的导读。序跋所收九篇序跋系自著或合著的引言、导言、前言、结语、余论和后记。书评收录文稿七篇,均为退休前所作。追忆涉及
本书是戴逸先生的史论文章结集,收录了《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清史稿的纂修及其缺陷》《治史四要素》等六十余篇文章,都是戴逸先生多年史学研究中所做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评论,内容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史书的编纂、治学方法、对一些档案资料的运用等等。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
为表彰一部分忠实作者为刊物作出的贡献,进一步推动人类学在中国的繁荣发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在国内人类学者中挑选出一些知名学者,资助他们出版人类学文集,并将这套丛书命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人类学文萃·名家文选”。《中国民族史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是“名家文选”系列的第二部,收录了云南大学王文光教授的21篇文章,这些文童
对鄂温克族濒危或严重濒危的语言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搜集、整理与分析研究,对我国东北寒温带地区远古历史文化与文明、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研究均有深远而现实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同样,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东北亚诸民族、北极圈诸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在已发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和完善了新疆史前时期文化遗存的时空框架结构和文化谱系。将新疆地区虫前时期划分为九个小区和四个发展阶段,从整个欧亚草原地区大的视角下揭示新疆这一特殊地区在史前时期文化格局的演进过程。同时对境外同时期相关考古学文化进行初步分析,为研究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必要的资料参考。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成果文库”之一种。本选题对新石器时期至1949年前滇池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开展研究。本研究分上编和下编:上编“远古至唐宋时期滇池水域变迁与人类活动”,下编“水利时代滇池区域的人地关系”。本选题特别对前人研究较少的滇池河流问题展开研究:(1)滇池河流与滇池变迁的关系;(2)滇池水位下降和水域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