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全国经济统计学协同发展论坛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承办的经济统计学领域的学术刊物。本刊设“综述”、“论文”、“评论”三方面栏目。“综述”栏目发表反映本领域最新学术动态的综述性文章;“论文”栏目发表本领域原创性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文章;”评论”发表本领域学术成果的介绍和评论。
本书主要研究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在保险精算中的应用。介绍了均值-方差准则下,保险人的几个最优投资-最优再保险问题。本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均值-方差优化准则的起源,以及最优策略的构造。第二章考虑了卖空限制下保险人的均值-方差最优投资问题以及最优再保险问题。在第三章中,我们引进了均值-方差准则作为投资连结寿险合同的风险对冲问题的
本书主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概述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以严谨平实的语言、最新详尽的数据、生动贴切的案例,展现出中国经济的概貌、新颜和实景。本书主要包括八部分内容,即步入新时代的中国、振兴中的乡村、重塑活力的国有经济、转型升级的民营经济、新产业与新动能、更协调的区域发展、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更平衡更充分
《国家战略视角下江苏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梳理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部署,从聚焦国家战略部署、落实国家战略意图的角度,对江苏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国家战略视角下江苏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讨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本书通过对辽宁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经验的总结,指出了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线服务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加快培育各类农业服务组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发展农业物流和农产品市场、培训现代新型农民、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和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等问题进
《煤-焦-钢产业一体化协调发展》分别对我国钢铁工业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焦化工业和炼焦煤生产现状做了充分详尽的本底调查,运用数量经济学与系统动力学原理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与炼焦煤资源的需求关系做了中长期预测。通过对我国目前“煤-焦-钢”产业链运行状况的分析,揭示我国炼焦煤资源对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形成的巨大潜在危机,通过分
《产业与科技史研究第六辑》收入产业与科技史研究的专题论文、访谈、书评、会议发言等共14篇,内容涉及中国国有企业与工业关系研究,近代中国民族水泥工业发展路径研究,“临时中立”邮票归属之辨,战国中山国的金银工艺,中国机械史研究七十年,古代织锦技艺的探索,中国古代纺织的精湛技艺和当代纺织非遗传承,核工业六十年取得的六大成就,
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需求,社会资本已成为基础设施供给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中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发展成就与问题并存,需评估和反思其成效。本书从项目成功率、投资成本和国别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对PPP实施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和评价,并比较了中国特征与发展中国家规律的异同,探讨了PPP方式的适用性
根据贵州独特的山地资源,本书提出“小精特”三位一体的山地旅游发展模式,即自然资源上深具第二阶梯“小精特”典型特征,文化资源上形成多彩贵州、文化千岛,以及小众高端的现代深度体验旅游。发展贵州山地旅游需要一套组合拳,即在业态上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发展“小精特”模式;在市场上依托高中端发力,以国际市场牵动国内市场;在布局上点、
本书基于环境外部性视角,以典型再生资源为对象,逐次从“循环企业(点)、循环产业链(链)、跨区域循环网络(网)”层面开展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典型铅再生工艺的技术经济与环境影响,探讨基于铅循环周期的环境责任协调机制以及废铅跨区域转移的生态补偿机制,阐释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所需的绿色技术与绿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