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散文诗集,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辑乡村的颜色,第二辑怀念是一种光芒,第三辑地层深处,第四辑,再见诗坛。收录了《开春的土地》《二月的情绪》《秋日黄昏》《失眠之夜》《渴望阳光》《周末,我们走向舞厅》等作品。
《诗经·豳风·鸱鸮》四章章五句。《鸱鸮》全诗以鸟拟人,或谓『禽言诗』之祖。本书从中国、日本、韩国现存历代《诗经》三百贰拾余种注释和研究著作中搜集整理《鸱鸮》诗的注解和评论,是对《鸱鸮》诗的汇注汇评。全书分总说、句解、章旨、集评四部分分类汇解;按语加在每一部分后,内容主在归纳、条理纷纭之说,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以便读者能
《东方文学史通论》是我国一部由个人著述的东方文学史著作,运用比较文学及区域文学、世界文学的观念与方法,从文化学特别是审美文化的立场出发,将东方各国文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区域予以把握,寻求区域联系性与内在统一性,建构了严整独特的东方文学史体系,实现了东方文学史著作由以往的社会学模式向文化学模式的转型。
《日本文学汉译史》是国内外第一部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史著作。全书将日本文学汉译置于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大背景下,以翻译文本为中心,把日本文学汉译史划分为五个时期,围绕各时期翻译选题的背景与动机、翻译家及其翻译观、译作风格及其得失、译本的读者反应、译本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论述,揭示了日本文学如何被中国翻译家创造性地转
身为诗人和教授的作者从自身出发,联系许多作品和人物,在《认领与重构》-书中谈及并讨论了当代诗歌和当代文学以及大学人文教育中人们所关心的诸多热点和焦点问题,议论风生,文采飞扬,既充满创见、鞭辟入又亲切幽默、轻松可读。本书分为三部分,谈及作者自身诗歌创作历程,讨论了当代诗歌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评价了部分优秀诗人的是个作品,并
《故里有灯/乡土·系列》是一部90后作家创作的乡土散文集,作者从多个角度描绘出故乡的模样,分为故里景致、故里味道、故里记忆、故里花事四个专辑,讲述那些记忆里的人和事,感悟生命的真谛。语言干净纯粹,富有情感,值得让人细细品味。
本书运用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分“思潮比较论”“流派比较论”“文论比较论”“创作比较论”四个方面,以每章均为七节的对称均衡的布局结构,以点带面、连点成线,从不同侧面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关联做了比较分析,发现并解答了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上的一系列重要课题,指出了日本文学在中国文学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
日本平安朝是个才女辈出的时代,从十世纪中晚期开始,宫廷才女们用女性文字假名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日记、随笔、物语作品,是日本国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日本本土文学、文化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女性并不是不能创作和歌,她们大多还是歌人,甚至有歌集传世。在朝鲜王朝时期,17世纪开始也有女性用当时被称为女性文字的朝鲜谚
桑戈尔、乌塔姆西和塔蒂卢塔尔的诗歌都深深印上了各自祖国以及非洲大陆的烙印,通过讴歌非洲历史和传统文化来唤起非洲人民的自尊和自信,在自我文化的寻求中获得对自己文化和价值的认同。他们都接受过法式教育,在双重文化背景中成长,熟悉法国文化,以法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深深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诗歌创作,其诗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毋庸
《聆听荒野:荒漠中的生命之美》主要描述生活在以新疆为代表的边缘荒漠地带的物种的生存现状和生存智慧。通过展示这些植物和动物面临的生存压力,以及在旷野中所接受的生存极限挑战,体现它们与大自然相互借位、相互争夺、相互成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是一幅绮丽的荒野生存画卷。这些物种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荒漠区生物在大自然和以人类为主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