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对于旅行行为活动的书写,并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文学行为,也呈现为一种文化症候和社会意识形态特性。本书以探讨1919-1949这30年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化转型、民族动荡、社会变迁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为宗旨,从社会历史形态的更迭、旅行经验与旅行功能本身的变化以及散文形式的现代嬗变这三大视角出发,深入剖析现代游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翻译文学”的导论性、原理性著作,其目的是为中国的翻译文学建立一个说明、诠释的系统,梳理、整合并尝试建立中国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它以中国翻译文学文本为感性材料,以中国文学翻译家的经验体会和理论主张为基本资源,以概念论、特征论、功用论、发展论、方法论、方式论、原则标准论、审美理想论、鉴赏批评
本书在“译文学本体论”的层面上创制了一整套学科概念,提供了译文分析、译文评价的一系列角度与方法;又在“译文学关联论”的层面上阐述了“译文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论述了“译文学”的学科属性及学术功能。由“本体论”和“关联论”而完成了“译文学”概念提炼与体系建构,形成了翻译文学新的理论形态与研究范型。
对于古代人类在生活习俗和诗歌艺术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闻一多从新的角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透视,其学术研究方式既继承了清代以来的朴学之传统,又借鉴了当时西方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本书从文化阐释批评角度,对闻一多的原始思维的象征性、原始巫术的情感性、原始图腾崇拜的想象性,以及文化阐释批评下的神话、古代人类的
本书对羌汉文学客观存在的密切关系进行系统全面的纵横梳理,分析先秦至近现代羌汉文学关系之历史发展脉络,分上、中、下三篇,选取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予以分析、评价。本书论述了营营青蝇、陇头流水、羌笛等重要文学意象的形成,元昊、秉常、乾顺等之书表文,以及《松游小唱》对近代诗歌创作大众化的推进等,展示了羌族文学的发展概貌,说
在这本书里,我们探访了十家女性经营的风格好物店。有甜品店、咖啡馆、花店、果蔬汁店、女装店、女鞋店、花园餐厅、母婴店等。女性开店有什么天然的优势?如何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创业中面临哪些危机与质疑?有哪些创意心法与经营心得?疫情又给这些小而美的店铺带来了哪些变化与挑战?一起去探店,和女主人聊聊。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为半年刊。本刊发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各二级学科包括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还设有学术名家、京津冀文学研究等栏目。其办刊宗旨是:荟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怀,鼓励开放创新。本刊已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
本书结合福建地域文化特征,对明末清初福建遗民作家陈轼及其遗民朋友圈进行整体观照,探究陈轼著述所蕴含的遗民身份意识,论述明末清初福建遗民文人群的心态特征及其精神处境。全书分为八章,分别对陈轼的家学渊源、求学仕进、宦海沉浮的身世经历、著述版本、交游情况及著述的思想意蕴与艺术成就等进行研究论述,重点从记忆、认同的视角探
《传承与革新柳永词考论》一书主要围绕柳永对苏轼词学接受和历代柳永词诠释两个方面进行考论。全书在结构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苏轼鄙薄柳词说考辨、苏轼评柳词两首考论、苏轼《与鲜于子骏书》对柳词的接受考论、柳七郎风味及相关概念的理论探讨;下篇包括:柳永词诠释方法概述、本事诠释法、合论诠释法、类比诠释法。并附有柳永词辑录、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现存早的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关于其成书过程、编选标准、文体划分、作品选录、《文选》与《文心雕龙》的关系等,是文选学的重要问题,且多有争议。本书作者对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或有裨于文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