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海南省澄迈清代福安窑窑址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总结,主要是对窑址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发现经过、文化遗迹和出土遗物等做了全面的介绍,并探讨了窑炉结构特点、出土陶瓷器类型、文化特征及其文物价值与重要意义,是对澄迈福安窑一手资料的系统整理,资料详实,内容丰富,学术价值较高。
2018年10月,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与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等多家单位举办的周口店遗址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书收集此次会议的论文、发言稿及《北京周口店人类起源遗址保护与展示共识》共38篇,主要内容包
本报告是清凉寺窑1988至1998年的三次考古发掘成果。通过对考古资料的初步梳理研究,认为清凉寺窑创烧于北宋早期,北宋晚期至金代为鼎盛时期,从元代开始逐步走向衰落,明代以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清凉寺窑生产规模宏大,它不仅是中原地区北宋以来**的综合性窑场之一,其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产品有白釉、白釉珍珠地、青釉、黑釉、白地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重庆市忠县中坝遗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书中分别就该遗址新石器时代、夏商、周代、汉代、两晋南朝、隋唐、宋元及明清时期遗存进行归纳、总结与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地质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重点总结了三峡渝东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文化特点,是配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最重要的
《胶东调水考古报告集》收录了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9个遗址或墓地的考古发掘资料,是胶东地区第一部因一项工程而出版的考古报告集,展示了胶东地区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面貌,对于胶东地区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完善增添了新的材料。
《海岱考古》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编的关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的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系列考古学文集。此丛书集中发表了山东省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的简报与报告,有重点地刊载了本地区考古学研究的论文。《BR》第十三辑收录了12篇发掘、调查、分析鉴定报告和9篇研究论文,为山东地区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完善增添了新的材料。《BR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广东省进入了新的大规模建设时期。2010~2014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实施配合基建考古项目157个,发现各时期、各类型遗址和遗物点300余处。本书是广东基建考古工作的忠实记录与科学总结,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广东省基建考古**成果和工作进展,展现了广东地区由刀
本书共收录了重庆三峡后续工作2012~2015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23篇,内容包括新石器、战国、秦汉至六朝、宋、明、清各时代的考古遗存,是研究三峡地区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材料。本书作为重庆三峡后续工作第二部正式报告集,相信对于三峡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近30年的光辉革命历程,为湖北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目前,湖北省有各类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点1712出,主要分布在武汉、大洪山、江汉平原、鄂西山区、鄂豫皖三省边界大别山一带等。其中,依托革命旧址建立的博物馆、纪念馆40余家,馆藏革命文物105982件(套),展览面积9.05万平方
在中国革命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湖北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湖北省文物局在对省内革命文物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其中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相关的13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资料整理,将这137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信息、保存状况图文并茂地呈现,意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