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国礼仪的书。我国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注重礼仪修养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老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从学习礼仪做起。而现代社会,礼仪更成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甚至是一种行为规范。礼仪好似一张请帖,携带它,人际交往会减少很多纷争。本书分析了在日常礼仪中必
本书基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对浙东地区的典型传统聚落——前童古镇,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前童古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空间演变、民居建筑群和装饰艺术等几个维度,剖析其空间特征,并从文旅发展与传统聚落保护传承相融合的视角,对前童古镇的规划设计开展讨论,总结相关规划和措施的实施现状,提出前童古镇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3年上卷(总第28卷)设“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白寿彝研究”“史学史文献整理及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及学术会议综述”六个栏目,刊发论文、评论和会议综述22篇。史书编纂与政治观念的联系问题是史学史研究的经典命题,近年来研究热度颇高。王亮军《论范晔〈后汉书〉中
天山北路地区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书以清代新疆天山北路文化错综分布、融合及变迁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从历史、地理的视角探索其变迁轨迹、规律和机制。其相关研究对丰富新疆地方史研究、推动地区文化建设、加强民族交融等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一方面,中华文化由多民族传统共同构成;另一方面,这种多元文化又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向现代转型。如何在民族传统与国家力量之间互动,是民间文化精英面临的重要问题。本书以歌师唐德海及其传承人为研究对象,依托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视角,描述和解读唐德海及其传承人传承赓续的民间文学,探寻歌师所呈现的个体与群
千里运河,独此-环,大运河穿无锡城而过,不仅塑造了环城水道龟背城的城市格局,而且留下了丰厚的运河文化遗产。本书研究了无锡段运河遗产是无锡人民和江南运河在历史演进过程不断互动的产物。运河沿线留下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表征着无锡段运河的独特性和无锡城市的文化特色。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在历史、艺术、经济、教育及其生态方面
糖坊墓群位于重庆市万州区五桥陈家坝办事处晒网村,2001年、2002年和2005年,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考古队,发掘面积8100平方米,发现墓葬38座,共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套)。这批墓葬埋藏有序,时代承续,保存较好,为重庆三峡地区保存较好的汉代至六朝家族墓地,墓葬形制多样而统一,随葬品丰富,为研
本书收录夏鼐科技史与考古学相关文章十六篇,含插图一百余幅,原由作者亲自编定,王世民研究员增补。本书结合考古新资料以研究中国科技史中的某些问题,范围涉及天文学、数学、纺织学、冶金学等方面的历史。著者不仅利用考古学方面的新发现,并且引用许多文献,相互参证,以阐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上一些光辉的成就,同时也纠正了中国科技史上某些
本文集含回忆纪念性文章、左大康先生重要著作和著作目录等部分,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集。本文集反映了左大康先生的研究历程和他的重要研究成果,也反映了地理研究所老一代科研人员对左大康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深厚情感。
刘人怀是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同时,在中国管理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也有突出成就。《BR》1958年,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的科研工作。60多年来,他见证了我国航空航天和力学学科的蓬勃发展。在叶开沅先生的指导下,他进入了力学的20世纪前沿领域:板壳非线性理论的研究。首先,创立了优美的修正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