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考古学会在武汉大学主持召开了“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本文集收录论文22篇,会议报道与综述2篇,从多个角度讨论了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问题。这些论文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考古学的关系,考古发掘、地层学、类型学与考古报告编写等田野考古方法,史前考古、历史时期考古的研究重点与方法,考古学文化
本书以高分子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以中国古代手工纸的产生、发展为线索,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纸的定义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紧接着梳理了手工纸的主要成分以及古代主要加工工艺,然后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手工纸的老化及降解。最后,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整理了与古代手工纸相关的、常用的物理化学性能的科学分析方法及应用实例。
岩彩,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古老绘画技法,此画种的绘画效果十分丰富、醒目,绘画的过程也十分有趣,所以画岩彩画的人在逐年增多。 全书共有五章内容:第一章,作者从他对岩彩画的认知,讲述了这个画种与中国传统重彩画和日本画的联系与区别;第二章,概要地介绍了岩彩画的常用工具及画材,作者对每种材料的特性做了十分详细的说明,并且配有相关图
本书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18年度考古报告集。收录考古调查发掘简报及分析报告17篇,包括盐源县皈家堡遗址新石器时期、青铜时代、历史时期发掘材料,越西县东栅子新石器时期遗址发掘材料,成都市青羊区红碾社区7组小学项目、金沙遗址“金牛社区综合楼”地点、成都市成华区红花堰遗址、成都市新都区南桥街遗址等商周时期遗址发掘材料,成
《湖南考古辑刊》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以湖南地区考古学发掘与研究成果为主,兼顾国内外考古学研究的一套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系列学术文集。本书为丛书的第15集,收录6篇考古发掘报告(简报)和12篇研究论文(含1篇访谈录)。报告内容涵盖千家坪遗址、鲁家山遗址、唐林遗址H42、九牯洞遗址、五里坪汉墓、五里牌东汉墓等考
本书是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系列考古报告之一,主要对2006年保定容城北张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整理和介绍。此次发掘的工作面积1000多平方米,总计清理各类遗迹单位30余处,其中包括先商时期、战国至汉时期、唐至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迹遗物,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及发展演变状况均提供了重要的实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研基金出版资助项目”,是对陕西省宝鸡地区宋、元、明以来的道教碑刻进行拓片和内容的整理。其中,北宋天圣重修至德常宁观碑、元正大长春真人本行碑、元至元陇州龙门景福山玉宸宫记、明永乐寻张三丰圣旨碑、明天顺张三丰遗迹记碑,以及新出土的张三丰真人所作《无根树》词二十四首石刻等,具有较大的文献价值。
《边疆考古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4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
南白楼墓地墓葬主要可分为战国秦汉、唐代、宋金、明清四个时期。战国秦汉墓葬均为土坑竖穴,根据墓葬规模、葬具、随葬品器类及组合的差异,可分为赵人墓葬和秦人墓葬两类,为研究冀中地区战国秦汉时期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唐代墓葬均为洞室墓,根据出土和采集的5合墓志,可以确定该墓地系赵郡李氏家族墓地,为研究初唐时期家族墓地、社会文
本书是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师生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化遗产管理实习基地实施的文化遗产管理综合实习教学而编制的教材。本教材以工作、研究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体现了“联系实际、重视运用、提升能力”的特色。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历史文化及秦始皇陵保护利用现状介绍和秦始皇陵文化遗产管理实习内容两部分,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