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年鉴(2021年)》内容简介 近年来,中国阐释学本土资源的发掘与拓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阐释学由昔日默默无名的边缘学科开始成为显学。《阐释学年鉴(2021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本年鉴分为中文、英文两部分,主要集中了2021年1月—12月以中英文写作为主的阐释学研究成果。每部年鉴均分为学术成果、学术动态及著
什么是好生活,如何构建好生活,这是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讨的话题。本书针对好生活展开价值论探讨,从好生活的含义、意义、层次、维度、领域,以及好生活的美好愿景及其构建等方面回答了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称得上好生活的问题;从好人格的含义、层次以及对于好生活的意义等视角回答了个人过上好生活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主观条件问题;从好家庭、
改变是人的丰富壮丽的生命力之源,正因为如此,改变让人的生命值得体验。本书通过对改变是什么、改变为什么、改变办什么、改变史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改变观是什么的分析,历史和逻辑地展现了改变观发端、演变、成熟和发展的理论轨迹,客观公正而又简洁明晰地评价了改变观所建树的理论业绩。这对于人们理解改变观的实质是极为重要的。
世间万物由物质构成,物理学正是研究物质的科学。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古代人在没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是如何移动大型重物的呢?是否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吗?你看到的光、听到的声,背后有怎样的物理学原理?远古时期的人类如何发现电的存在
本书针对城市大型活动中人群常规流动和应急疏散流动安全管控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述人群运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交通流模型中经典Aw-Rascle模型,构建“T”形汇流通道Aw-Rascle疏散模型;论述恐慌心理和行为研究成果;基于Lyapunov稳定性判据,分析宏观人群稳定性,设计反馈控制器;从计算
本书全面分析了推理、理性和理由这三个元哲学概念的内部关联,指出它们都有真值性和实践两重内涵。格赖斯力图说明从哲学上跨越“真值性/实践”的鸿沟是可能的,进而得出一些重要的哲学结论。本书是格赖斯推理思想、逻辑观、元伦理学思想和哲学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对于格赖斯哲学与语言学思想的整体把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BR》Aspec
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围绕着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歇,在今天表现更甚。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试图通过去世界观、去唯物论、去意识形态,堂而皇之地把马克思哲学收入西方自由个人主义“实践哲学”“价值哲学”的麾下。因此,站在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历史高度,阐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伟大成就及其时代意义,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产主义世
本书对哲学范畴质做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目前学术界的各主要观点进行了辨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研究思路是:第一,联系事物研究质,并将事物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质是事物的质,质的存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事物就是研究质。第二,联系量来研究质。因为质不能脱离量而存在,不了解量,就不可能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和时代使命。本书作者自1985年在国内学界首倡开展哲学形态学研究,率先运用哲学形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先后发表本专题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本书既是已有研究成果的延续与深化,也是新的开拓与提升。本书从回顾1978年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集刊,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本辑围绕传统价值与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以及伦理学前沿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既探讨了墨子的和平伦理思想、梁漱溟的政治哲学、陶望龄生死观的“五个面向”等中国传统价值与伦理,又深入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