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格尔达·勒纳女性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对比其史学研究演变历程与美国女性史学发展进程,从宏观上勾勒出格尔达·勒纳的整体史学思想框架,探究格尔达·勒纳与女性史学转型的关系,兼顾探讨女性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同时,本书还在整体上探索格尔达·勒纳女性史学产生、发展与20世纪后期美国现代女性史学的诞生
阿拉伯史学兴起于公元7世纪中叶,在时间跨度方面远不如中国史学和西方史学。但它起步晚、发展快、史家多、书量大、内容繁、记述细,毫无疑问是世界史学史上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分支。仅在古代,就有约5000名穆斯林史学家给世人留下了约12000种史书(其中大部分是用阿拉伯文写的)。作者通过整理大量的古代阿拉伯史学文献,利用分期方法
《北大史学》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1辑,是2020年11月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对话: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史参与学者的论文集,主要围绕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中国史、世界范围内国家的现代转型展开研究,内容涉及:殷代的社会结构、前现代游牧国家的发展特征、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近代转型
本书是戴逸先生关于治史方法和自身学术理路发展的论述。书中从作者的经历和经验出发,介绍了从事历史研究的入门方法以及从事清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具体方法,系统梳理出了相关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文献、典籍,并举例说明了其使用方法。本书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部十分实用的治史引路书。书中还有戴先生与学界前辈交往的经历及其自身治学经历,生动展
作为范式的传统标签,殖民研究是欧洲的,区域研究是美国的,地域研究是日本的,区域国别研究则是中国的。在全球学科发展脉络的大背景下,本书探讨了区域与国别的概念、区域研究的谱系,以及“区域与国别之间”的维度。结合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本书从学科方法论与个案专题研究两大层面,系统考察了区域与国别究竟是为什么暨到底是什么等当
《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历史研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集刊,主要刊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方面的优秀学术成果。本辑为第3辑,收录了6篇文章。
《历史理论与学术规范》适用对象为历史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是“学术论文写作”课的试用教材。这部教材是学术论文写作课的试用教材,作者以新的国家标准和规定为依据,参考了目前国内有关方面的论文与专著,尽量汲取众家之长,浓缩有用的精华部分,又作者根据其本科生、研究生论文指导及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经验编写的,同时也参考了一些有关史学理
《新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着眼于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史学发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学创新的道路。本书是第13卷,主题围绕近代民族、东亚认同观念问题展开,内容涉及清代湘西地区的历史书写、水西君长国的嫡长子观念承袭制度、元明清三代“华夏”“中国”观念的扩大和普适、文治化的日本江户时代与明清东亚的世界体系、对明治维新的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常设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已被收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书为第23卷,增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栏目,收入孙立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历史研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集刊,主要刊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方面的优秀学术成果。本辑为第2辑,收录了6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