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阐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涵、意义及着力点出发,全面分析了已有相关研究及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并以典型城市、工业园区、交通部门、无水印刷行业等为案例开展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效果评估。本书认为,应从环境、经济、社会、国际四个维度理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我国减污降碳具有较大协同增效潜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切实把实现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结合理论教学,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热点问题转化为实验内容。全书分3篇7章,共计32个实验,旨在介绍典型二次资源如废弃钴镍材料、废弃稀有金属材料和电子废弃物循环再造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分析测试方法,包括物理分选技术(破碎、筛分、分选等)、湿法冶金技术(金属浸出、沉淀、溶剂萃取、水溶液电解、
本书聚焦脆弱性分析和风险评估技术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探讨城市脆弱性分析和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与系统。本书共分9章:前3章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与主要内容、相关领域内研究进展以及城市公共安全综合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第4章和第5章分别介绍城市社会脆弱性和城市物理脆弱性,并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第6章介绍基
本书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暨“历史视野下的灾害文化与灾害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参会论文编辑而成,全书共分为六编,分别就灾害时空分布与量化分析、灾害与环境变迁、灾害治理、灾害文化与社会治理、历史上疫灾及其应对、历史视野下的新冠疫情调研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积极探讨了历史时期灾害治理研究的新视
本书以多学科的视野,围绕“生态-经济-可持续性”的主线,系统地阐述了自然资源及其与人类发展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第一篇绪论介绍自然资源学的学科范式。第二篇论述自然资源的性质、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自然资源极限之争与可持续性、自然资源稀缺的透视。第三篇论述自然资源生态原理,包括自然资源生态过程、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人类作
21世纪以来,社会责任投资中各类议题被归为环境(E)、社会(S)和治理(G)三类,ESG成为全球商业热词。国际投资机构纷纷将ESG纳入企业经营评价准则,但“洗白”“漂绿”等问题的持续存在使得ESG信披和评级的可信度与价值受到质疑。本书将ESG与企业合规管理相融合,聚焦中国企业ESG合规管理实务中的重大前沿问题,汇聚国内
本书通过对神东矿区近年来使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采取的生态工程措施以及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进行梳理,系统地阐述了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矿区生态要素,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修复策略和修复模式。神东矿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显著的生态修复成效和优秀的生态修复案例,为相关生态修复保护技术的发展和
本书对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高级氧化技术修复原理及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内容涵盖高级氧化技术研究概况和在场地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应用中的发展现状、修复机理、技术系统设计、施工工艺、性能监测、效果评估、维护等方面,并参考若干国内外工程案例,对高级氧化技术在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我国污染场地高
本书在介绍环境基本概念、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有水污染与控制、空气污染与控制、土壤污染和退化及其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噪声污染与控制、其他物理污染与防护、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建设。
本书围绕饮用水砷污染控制难题,深入总结了砷污染化学、砷毒性效应与毒理学、地下水砷污染形成机制、砷污染状况、饮用水除砷方法等国内外最重要、**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系统著述了作者近20年在饮用水除砷方向上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