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开展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及石油地质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构建东非裂谷盆地区域可对比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各重点凹陷的结构构造特征、演化模式及其发育的动力学机制,阐明东非裂谷盆地重点凹陷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和有利生储盖组合的发育特点,评价东非裂谷盆地的烃源岩品质及生烃潜力,剖析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指明东非裂谷盆地
本书总结国内外海洋盐度卫星研究进展、盐度卫星资料处理及产品类型、盐度卫星产品反演与误差机理,系统开展目前已发射的SMOS、Aquarius、SMAP等盐度卫星产品的数据评估、质量控制与偏差校正,探索盐度卫星产品在实测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融合、剖面重构和数据同化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海洋盐度卫星未来发展趋势和国产海洋盐度卫星
深海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是当前深水沉积学理论研究的前缘热点与薄弱环节,揭示交互作用的过程响应与动力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一定的应用价值。本书共包括7章,其中第1~3章探究了深水陆缘上重力流(浊流)、底流(等深流)及其交互作用过程响应,揭示了交互作用有利的形成发育场所与典型沉积响应类型(深水单向迁移水道);第4章揭示了
本书在分析总结艾丁湖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生态功能保护以及地表-地下水耦合模拟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艾丁湖流域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目标,研发了地下水-季节性河流-湖泊耦合模型,构建了艾丁湖流域河-湖-地下水耦合模拟模型,分析了流域现状地下水水量平衡及生态效应。根据流域地下水总量控制及超采治理方案,模拟了关键生态
灾害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维护经济社会发展长治久安以及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石。为此,党和政府就加强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及综合防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术界还从不同层面对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应急救援合作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产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书稿首先介绍了研究缘起与进展、青藏高原
境外产业园区是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重要发展平台。为及时、准确地了解我国境外产业园区状况,本书利用遥感等地球大数据技术,对我国境外产业园区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和建设进度进行监测和排名,总结已建园区的特点,为我国相关部门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投资企业投资决策的拟定提供数据支撑,降低我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
本书主要研究了伊犁盆地南缘中新元古代基底属性、盆地晚古生代—中生代演化、南天山西缘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和动力学机制、赋铀岩系沉积环境和物源,以及铀富集成矿条件和规律。本书通过系统的岩石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研究等,以沉积盆地为单元,深入探讨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沉积环境和成矿条件,以期为理解大规模砂岩型铀矿富集规律研究
本书主要介绍空间信息技术常用数值计算方法的VC++编程实现过程,内容包括:绪论、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直接解法和迭代解法)、插值算法(拉格朗日插值、差分、差商、牛顿插值、埃尔米特插值、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数值积分算法(梯形求积法、辛普森求积法、龙贝格求积法、高斯求积法、任意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积分区域上的二重积分算法)
顺应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需求,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变化,本书系统论述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俄罗斯等东北亚海洋国家的海洋管理体系与主要产业发展现状、政策趋势与发展动向,并结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研提中国可采取的应对与合作策略。全书力图展现当前东北亚区域海洋经济的前沿方向,为推动东北亚海洋经济发展与合作做出贡献。
本书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研究成果为基础,围绕雷电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起电和雷电过程及其相互作用,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雷电天气系统探测技术及协同观测、雷电天气系统的动力过程与闪电活动、雷电天气系统的云微物理过程及其对电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