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论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的专业集刊,创刊于1979年,是国内史学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术刊物。该刊创办以来,经过几任主编和编辑部同人的努力,坚持办刊初衷,不断提携、扶助清史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为我国的清史研究领域培养了许多当今知名学者,对当代清史研究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辑稿件组织了四个专题
汉文帝刘恒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刘恒在继统前后,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继统前行事低调,处处小心,继统后强化军权、削弱陈平和周勃的实权,同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关于这段历史,流传着许多故事、演绎,然而历史的真相如何,却并不为人熟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2020年春季刊选载的16篇论文以城市史和经济社会、教育文化为主要研究领域,作者来自北京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城市书写”栏目4篇论文,阐述近现代北京城市的历史及变迁。“经济社会”栏目5篇论文,考察元代大护国仁王寺的江淮寺产,梳理嘉庆、道光两朝清查八旗抱养问题等;“教育文
本书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民国史青年论坛的成果选辑。计划每两年出版一辑,已在我社出版第1辑。第2辑为2018年10月20-21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二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论文选辑,包含论文18篇,内容涉及内政、外交、思想、经济、社会等方面。此次论坛倡导“大民国史”研究,主办方在论文遴选过程中
本书记录了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是一部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2018年5月,海南大学与中国对外关系史学会在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联合召开“第四届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讨会”,研究南海海洋政治、历史、文化、考古、法律等领域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著名专家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高之国(国际海洋法庭)、李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汪前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曲金良(中国海洋大学
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民族一直延续着、创造着五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古代中国史的奇才”的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深入接触中国各阶层人士,了解他们的社会和习俗,严格使用当地人提供的信息资源,携带了旅行家在中国行走必备的参考书——中国地方志,以及欧洲特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二〇二〇年第一辑(总第十三辑)》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以刊登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历史、语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为主要宗旨,发表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论文、书评和研究综述等,以期推动国内学界在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方面的进步。《西域历史语言
本书主要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对云南的开发和治理为切入点,重点论述这四位帝王对云南社会进行治理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云南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视域对顺治至乾隆时期清朝政府对云南的开发和治理事宜进行分析,内容涉及政治、民生、军事、法制、赈恤、巡阅、城垣等诸多领域,以期为今天建设云南和
鄂尔多斯,中国正北方一块神奇的土地,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造就了这里独具特色的古代文化,使之成为中华农耕文明的沃土、北方畜牧文明的摇篮和古代各民族纵横驰骋的辽阔舞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传承和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吸纳包容,使得历史悠久的鄂尔多斯古代文化愈显敦实厚重、异彩纷呈。本书出